“凡是会抬起来向上看的眼睛”

第(2/2)页

推敲、这样花很多心血去打磨一篇作品出来的人,就算对“作者”或是“作家”这一职务的尽职。这样就好了。

        而因为每位作者朝着打磨的那个“心中最佳点”不一样,所以我们得以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作品,这也让我觉得生活在他们之后或者同期的一个时代特别幸运,是饱了眼福了。

        4、“写旅行日记和写日记一样,第一先得放弃那完全记录下来的野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须的事情。”

        ——来自叶圣陶先生以徐盈的《从荥阳到汜水》这篇旅行记为例,讲述的关于行文的建议。

        如果把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的话,像我原始的朋友圈那样,因为素材与素材之间缺乏必要联系所以整条朋友圈看上去会特别混乱,尤其是一些很短的素材单独陈列出来,有时候因为缺乏“前言”“后语”——也就是对说这句话的背景的说明,其实很容易给人不知道你在说啥的感觉。

        如果是单独成一篇文章的话,我也觉得选定主题,并且围绕这个主题去挑选、裁剪、增补你要用的素材,这样去组合和润色,文章最后看起来才会漂亮。

        当然,我的随笔好像不那么漂亮,但是,它真诚啊,对不对。

        5、“也许我们自己还没有做到‘最大限度’,那只有更奋勉地加工干去。也许别人还没有做到‘最大限度’,那我们也不应轻视他,却要指示他,鼓励他,帮助他,做到‘最大限度’。

        让我们在民族解放的大目标下,分头努力干去!”

        ——这句话来自韬奋先生的《分头努力》

        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说唱比赛上评委说的话,他看到选手之间互相diss(言语之间攻击和贬低对方),就对那个把对手diss地特别惨的选手说,如果对方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对什么认识不正确,我更希望你作为前辈去教他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直接上来就diss他。事情是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的。

        好吧我说,是《说唱听我的》评委是ice,在评的那场比赛是kozay俞天时和小鸭哥的比赛,kozay把小鸭哥怼得超级惨,最后还唱着唱着就自己坐到评委坐的沙发上去了,说xx没来冠军就是老子的。

        这段的开始不说是因为我想到的当有什么看不惯的,我们不要直接攻击,而是要帮助他人理解这样的想法是来自于2020年7月份我看的这档综艺的。而这篇随笔的主要素材是来自于我在2020年2月22日写的朋友圈,就是事情与联想到的事物不属于同一个时空,这让我有些犹豫,毕竟,现在更的是2月的自己嘛。咳咳,既然说了,我就多说些吧。

        其实kozay这个大老粗汉子就是唱歌的时候特别狂,但是感觉现实生活中的他其实还是谦虚、很好相处的。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他和望江晴(是个剃着寸头的女孩)合作的《天上的星星不说话》,超级好听,超级感动,我循环了至少有三十遍,从7月发现它到10月的现在。我一会儿在这篇随笔的底下附上他们写的歌词啊,这篇可是叶圣陶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堂文学课的主场》。我觉得ra的故事性和能很快的节奏可以有的霸气真的很吸引我。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