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伦敦奥运(5)

第(2/2)页

是一个国家群众体育普及、体育产业发展和竞技体育水平提升的基础和动力。

        当然,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牌的能力,不能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完全画等号。

        而奥运金牌的数量也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竞技体育只是衡量其体育总体水平的一个方面,国民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设施、群体普及程度以及体育产业规模等都是重要指标。

        而竞技体育水平受经济实力、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体育基础、人口基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呈现一些不对等现象。比如印度,它的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十,但其竞技体育水平却着实不敢恭维。

        截至目前,印度只获得了1枚银牌4枚铜牌共5枚奖牌,暂时排在奖牌榜36位。

        印度在上届北京奥运会上也只获得1金2铜,曾因此遭到国内舆论的批评。

        刚刚取代英国占据gd世界排名第六位的新型经济大国巴西本次获得3金4银8铜共15枚奖牌,暂列奖牌榜第16位,但其体育实力快速上升的势头令人刮目。

        总体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人民,只有在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个“硬实力”之后,才有“闲钱”和“闲力”来打造体育这个“软实力”。

        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水平的奥运奖牌榜和代表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gd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也就很好理解了。

        7、伦敦奥运照出的中国不是歪的

        伦敦奥运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闭幕。

        它带来了巨大快乐,也让中国人在与世界的集中接触和“半玩半认真”的竞争中新添了不少感悟。

        我们是谁,世界是谁,奥运会派对上的仓促解答既挺真切,我们也不能掉进去钻了牛角尖。

        首先,国家仍是世界上最高级别、也很容易识别的真实利益实体。

        淳朴的爱国主义是任何民族的天性,即使玩,以国家为单位也玩得最热闹,最投入。

        奥运会不以国家分拨,而找别的实体为单位,肯定很难做到。

        中国获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二,美国都是第一,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意外,也没不高兴。

        “不惜代价争金牌第一”,大概没什么中国人真这样想,“唯金牌论”被一些媒体拎出来批判,应有他由。

        奥运会一方面是体育精神的聚会,同时它也在相当程度上是国家实力的比拼,这应该是常识。

        古代奥林匹克的意义之一就是用体育比赛代替战争,当然到了现代奥林匹克,这一涵义被引申了很远。

        中国的举国体制很难说究竟反映了中国的优势,还是暴露出中国的问题。

        就奥运会来说,举国体制成功激活了中国民间的竞技体育潜力,把它们发挥到极致。

        这样的奥运成就不是是个国家搞举国体制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倒退几十年经济孱弱的中国能做到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