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茶楼缘起(14)

第(2/2)页

  即使是强盗也纳入儒家的思想,称兄道弟三从四德。

        也就是说,儒家的思想深入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标志。

        因为儒家被统治阶级额标榜为最高思想,官方思想,具有统治意志的思想;谁要是不符合儒家思想就和违法不道德联系起来,儒家的思想也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这样儒家捆绑了政治,政治利用了儒家思想二者交互为用。

        道家思想的影响较小,却也影响了政治,文化,经济,以及艺术哲学。

        道家主张因循自然,政治上不主张战争,休养生息,注重人的自然化进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淡化虚伪的人为的礼仪,主张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化,无欲无求,节制爱民,以慈爱的方式无为地爱民。

        道家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的思想,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都是如此。

        庄子把道家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道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存在。道也是其大无比,无限性的存在。

        人在天地之间不过是转瞬即逝。死不足悲,终归永恒。

        所以道家似乎是消极地活着,却是积极地死去;以坦然无惧面对世界的危险。

        老子说,及其吾无身,何患之有?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人是平凡的,任何人的终结都是一样。

        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人的生命也不是什么高贵的东西,但是需要珍惜。

        天大,地大,道大,人大,这四种大人占其一,就是因为人在感悟道而知道自己的局限性。

        佛家思想是古印度引进到中国的,中国人之所以接受佛家也是因为文化的缺陷,就是非常赞赏佛家的平等观,佛家的与人为善,以及心灵的辩证法。

        佛家内在地解释人的本能,欲望,以及罪过和烦恼;这是儒家和道家办不到的。

        也就是说,佛家在解释人的具体的烦恼和解除烦恼上,比儒家和道家更具吸引力。

        也就是说,佛家比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细,把人的任何感悟都纳入到其中,也就是彻底解决了人的困惑和烦恼的根源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对佛教情有独钟的原因。

        佛教的政治思想是普度众生,经济上主张自立自强,个人按照自己的能力自奉自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佛家也注意把控人的自我精神世界,心灵和意识,以收放自如的方式对待人世的苦难。

        虽然是四大皆空的悲观主义,但是却又是积极面对一切的。

        按照粗细程度,儒家仅仅是提纲性的,儒家对人的内在的欲望和需求没有正面解释,也不像佛家那样具有宏大的思想内容。

        儒家最主要的经典是论语和中庸,以及四书五经。虽然无所不包,但是散漫无边,没有核心。

        这样儒家的内圣外王也就在方法论上是封闭的,在思想格局中是开放的。

        道家是思想比儒家更宏大,但是与佛家比较,道家的思想也是粗放型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