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坏事变好事

第(2/2)页

事情我也有很大责任,总觉得楠惜这边很成熟了,应该可以独立了,但是还是给你这边的压力太大了,以后我也会更妥善的安排,不让大家陷入这种被动的局面。”没想到张知然作为领导,竟然还如此真诚的跟大家道歉,三个女孩子内心都非常感动,感觉自己能有一个如此懂自己的领导,真是太幸运了。

“那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要让这件事情变得有意义,把坏事变好事!今天我们会从三大块进行培训:第一部分理论,何为轻重缓急。第二部分案例分析,昨天的监控我拿来了,根据第一部分的理论我们来进行视频分析。第三部分,实操演练。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大家更加快速的适应自己的工作,更快更准确的处理好眼前出现的事件。”张知然郑重地看着大家,顿了一下又继续说,“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努力,为了我们自身的素质提升,也为了我们这个小团队,更为了这个大团队,一起加油,来!”她伸出瘦瘦的手在三位女孩子的面前,大家跟着一一把手放了上去,齐声喊道:“加油!加油!加油!”

有些行为可能换个场景会让人觉得很奇葩,可在这种时刻,团队的凝聚力却在呐喊声中提升了许多,大家都转换了心情,决定继续好好工作,提升自我。

张知然打开电脑投影,第一部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即各种事情中主要、次要,紧急、缓慢等各种状况。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作方法和生活准则,也是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位女士回想自己遇到的问题,觉得其实也还好啊,也没什么好分类的,不都差不多吗,谁着急给谁解决呗,所以倒觉得这个所谓的理论也没有那么神奇。

这时张知然就着这个理论给大家讲了一个古代的故事:轻重缓急本是一个成语,而成语一般都会有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的故事说的是赵国的太子得了重病,国医想方设法进行治疗,仍无效果。赵王便下诏,在国内外遍寻名医。这时,来了一个名叫缓的医生,声称可治好太子的病。

缓经过认真检查太子的病情,禀告赵王说:“储君的病情太危险了,治好这种病没有价值万金的药品是万万不行的。”

赵王听了缓医的话,十分吃惊,问:“究竟需要什么药,要花万金之巨?”缓不紧不慢地说:“这副药所以昂贵,就是在于它的稀有和名贵。它必须有代州的赭石,荆州的玉石,岣嵝山的沙石,禹同、青岭山的铜绿,昆仑山的紫石英,合浦的珍珠,蜀地的犀牛角,三韩的龟甲,无闾的美玉,外国进贡的铅。然后,将这些名贵的药材加以混合进行冶炼,需要三年时间,一年化合,二年成功,三年生出金米粒。然后再把这些金米粒取出来,深深埋进没有一丝半毫潮气儿的干土里,再经过三年地气的浸润,便可以取出来服用了。太子服下去,病体就可以完全康复了。”

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著称。齐威王时任大夫之职,听到这件事,禁不住大笑道:“真所谓医缓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讥讽缓医治病的时间太缓慢了,一副药需要煎制六年,一个危重病人,如何经得起呀!这实际上在批评医缓治病不知轻重缓急,提出的办法非常脱离实际。

一位缓医治病时,提出的办法的办法是要煎制六年的药,然而一个危重病人,如何等得起。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分轻重缓急,在行为和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将会使学习、生活、工作上效率大大提升。

大家听的入了神,第一次听到用故事讲道理的方式,心想着古代竟有这种医生,还敢去救太子,怪不得叫“缓”医,可真是够缓的!

张知然看大家都被故事所吸引,就快速引入了第二部分:视频分析。

这时前一天晚上的视频,张知然要求大家记录下来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和事件,并把这些需要处理的事件、问题按轻重缓急进行重新分类,过后再请大家填写到白板上的坐标图里,这样一来,当下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姜艾觉得自己像一块巨型海绵,而张知然则是一片汪  洋大海,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话术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发现了自己刚刚多么浅薄和无知,竟以为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学习内容,那是因为自己根本没遇到这么多问题同时发生,所以不分类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太大问题!两桌同时要点餐怎么办?三桌同时要加水怎么办?你还没来得及思考谁更重要,厨房又叫你了怎么办?姜艾想着想着心里开始慌张,默默感叹还好昨天不是我自己在,带着一颗同情的心偷偷看了看楠惜。没想到当有那么多问题需要同时处理时,作为服务员如果无法迅速地分辨出事情的轻重缓急,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投诉。

姜艾心中默念:我要把这个好方法刻到DNA里,变成自己的好习惯。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