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不可思议的奇迹,一系列连锁反应

第(1/2)页

“港岛,作为全球范围内知名的自由贸易港,上有内地、湾岛作为市场支撑,下是日本连接南洋诸国的跳板。”
  “做贸易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如果只做贸易,那无疑会出现一个问题。”
  “我们无法把控产品质量,是会被卡脖子的。”
  “所以,但凡在港岛的贸易巨头,无不贸易实业两手抓。”
  “如郭和年先生的嘉里集团,鲍玉港先生的环球航运、霍正英先生的霍正英集团。”
  “而在港岛,要想进入实业,必然要面对一个问题,港岛是轻工业为主的城市,制造业发达,但是多以代工为主。”
  “代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做最辛苦的事情,赚最少的钱。”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港岛制造业在港岛GDP占比年年下滑,就像是李家城先生这样的人,也弃制造业而走地产,行金融这条路。”
  “世界船王,弃船上岸,拥抱的,也正是地产与金融。”
  “难道,在港岛,实业家们要想突围,就只有这么一条出路吗?”
  “面对这种窘况,邵维鼎先生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他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Swatch。”
  “他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零售渠道,不依托于外力,一力承担起了生产、销售、品牌建立的全产业链链条。”
  “而要想继续发展,走出港岛,走向世界毫无疑问是必由之路。”
  “但是面对世界霸主级别的日本三大表,又如何进行对抗,想必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但是别忘了,港岛制造业基础还在,而且身后还有着更加庞大的内地,再加上港岛这个自由贸易港,生产力从来就不是问题。”
  “而在此时的瑞仕,那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品牌,因为经营不善走向衰落甚至倒闭。”
  “经过我们对全球制造业进行全盘分析,邵维鼎又且只有一条路可走。”
  “并购外延。”
  “通过收购,在短时间内拿下众多瑞仕钟表品牌,完善生产技术和市场品牌,在全球钟表市场竞争中迅速占据主动。”
  ——《大公报》
  “写这篇文章的人是谁?”
  邵维鼎屏气凝神。
  他惊了。
  因为这篇报道真的预知到了他之后的计划。
  “大公报,什么时候有这种人才了?”
  不可否认,这篇文章鞭辟入里的分析到了港岛实业衰落的本质。
  但是,他后续计划要去瑞士收购钟表品牌,是怎么被看出来的?
  不过现在要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后续意图被曝光。
  而是,应对之后的一系列变化。
  他这只蝴蝶,给港岛产生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
  前世从未有过的报道,这几天疯了一般陆续出现。
  而且每一篇质量都这么高。
  这是个人才。
  邵维鼎瞳孔微缩。
  不管怎样,一定要从大公报把这人挖到手。
  不光是目光精准的问题,仅仅是对全球制造业进行全盘分析,就能看出这么多。
  足以说明,这人的眼界和格局,远胜于此时港岛的大多数人。
  他前世不过是个迪奥代理,这辈子能够如此风生水起。
  一靠的是他对于后世的先知先觉。
  二靠的是邵毅府之子的这个身份。
  三靠的就是身边涌现的各种人才。
  安东尼如是,欧克林如是。
  宋毅、宋尧、查克菲尼、罗伯特。
  甚至是方协文、徐浩文这些在后世连事迹都没留下的人,在这个时空都可称得上是个人才。
  对于自己的定位,邵维鼎从始至终都很清晰。
  就是统帅,是战车上的指挥,做到把控方向即可。
  具体的事情,还是得交给手下人去做。
  而眼下这位大公报笔者,很显然足以让他抛下橄榄枝。
  他一贯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很多,欠缺的不过是个平台。
  对于这篇报道,邵维鼎已经足够给予重视了。
  但是他显然还是小看了《大公报》这篇文章的影响力。
  潘迪声看完这篇文章,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以前很多事情想不透的,现在全都想清了。
  “爹,我想向你借一百万美元。”他郑重道。
  潘锦溪听到这个数字都惊了:“不是说要拿到斯沃琪在湾岛的经销权吗?你又有什么主意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