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博弈其实是一种乐趣

第(2/2)页

所有秘书都能像宋一鸣这般拿捏得准的。

        正洋洋自得间,刘副市长刚好小解完进来,宋一鸣只说了声:“请稍等,”便把电话递给领导,离开时又悄悄把门反锁了。

        千万不要小看秘书宋一鸣上述貌似细微的的举止,这恰恰显示出他是一个谙熟本行业潜规则的高手。有些人在秘书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直到头发掉光、牙齿全松、胡须皆白,也还是没能领悟十之一二,而宋一鸣仅仅在秘书岗位上做到十年,就已经烂熟于心乃至臻于化境了。

        这种悟性与修炼,曾经在他旅游的时候,遇一道士,那倒是曾预言:"乃天生秘书也"更显示出宋一鸣的“不俗”之处。

        “不俗”这个词,出自于刘副市长的老对手李翰林秘书长之口,说过不止一次,却从来不曾当着宋一鸣的面,何况,李翰林秘书长本就是秘书出身,现在又是市长的红人,在淮河市的官场能得他如是评语,可见,既非敷衍之词,含金量也不算低。

        就因为这个"不俗"的评价,让宋一鸣在秘书圈子里赚足了颜面,但是也让他在刘副市长面前失宠了好长一段时间,毕竟评价自己的人是自己老板的对手——政敌。

        冯处长是刘亚光省委党校的同学,是在省委组织部的负责市县干部处,据说马上就要提副部长了。这个时候的电话,肯定与来年初将要进行的淮河市官场变动有关,事关刘副市长本人的前途命运。

        市委书记张西征要离开淮河市委的消息,不胫而走,对于最先知道内部消息的副市长刘亚光来说,仍然是继续着他的博弈。

        张西征要走了,民间就开始流传新一届市委班子人员组成。

        照例版本众多,变化万千,五花八门,唯有一个位置人选几乎铁定—市委书记的人选有可能是市长孟辉接替,那就意味着市长的圈子要主政淮河的官场。

        具有超长政治敏感嗅觉的副市长刘亚光,怎可能无动于衷呢!虽不想卸副转正,荣升淮河市市长,哪怕是个常务副市长算是又进步了一个官阶。

        据说,市府机关里已经有人开始提前行动,或是详细打听刘副市长的朋友圈子、社会关系、个人爱好,或是拜托与刘副市长私交不错的官员届时代为引荐,据说就连事务管理处食堂那帮人,此时竟也已着手物色调整小灶厨师,好让饭菜符合未来市长刘亚光的维扬口味。原本在机关里不太引人注目的宋一鸣,也因此渐渐浮出水面被推向前台。

        公开场合大家当然不便明说什么,私下里就有人提前向宋一鸣道贺:“你小子以后可要多多关照呀,或者苟富贵勿相忘呀”等等之类的话。

        也有相处甚好者干脆直言不讳,说:“刘副市长转正了,你小子肯定会跟着捞个县长局长的干干,难不成哥们儿也顺便沾点小光,在你手下弄个科长干干还不行?”

        宋一鸣呢,脸上依旧作刀枪不入状,嘴里打着哈哈:“切!去去——我一人微言轻的小秘书,天生就是跑腿拎包的命,什么关照、富贵全是扯淡。”

        话所这样说其实小宋的内心里却灌了蜂事实上,宋一鸣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只要刘副市长一提拔,也就等于他提拔,这是本地流行的官场套路,其实人们都很明白其中的潜规则。

        对于领导与秘书这种同进同退、相辅相成的关系,宋一鸣自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理解。记得在他刚进市委办公室不久,有一次参加秘书业务培训,当时还是最末一位副市长的刘亚光也来上了一课。刘亚光就给秘书们总结了一套干‘秘书岗位体会心得’讲解得很透彻,心得尤精。

        特别在讲到领导与秘书关系时,反复使用了两个成语——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八个字,当时就把宋一鸣给震了,也彻底颠覆了他对秘书职业的一些成见。

        原来,过去曾经被自己所不屑的秘书,并不如某些人理解的那样狭隘、萎琐与不堪。

        领导与秘书之间,不单然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从属关系,也绝不是主与仆、指使与服从这样庸俗的解读。

        秘书这个称呼更不是伺候人、拍马屁、逢迎献媚之类的代名词。唇与齿,亲密而不失独立、尊严,形象且饱含无限深情,领导与秘书之间由此而提升到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因子期而断琴的境界。

        也正是刘副市长这句话,令宋一鸣对"士为知己者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他当时就憧憬,要是能做刘副市长这样领导的秘书,多好啊。幸运的是,仅仅三年之后,愿望即成现实,他与刘副市长果真组成了相依相存的一对唇齿。

        七点二十了,对门刘副市长还是不见动静。这时,宋一鸣心里也有些焦躁起来。他的焦躁,倒不是完全出于吴鸿达和情人萧红的不断催促,而是对刘副市长这个超长时间的电话,隐隐觉出一些不妙。

        “怎么还没结束呢?是不是淮河的官场下一步人事调动对刘副市长不利,出了什么麻烦?”宋一鸣想。

        他知道,刘亚光本不是婆婆妈妈的性格,不要说打个电话,就连正式会议报告,都不太讲究起承转合那一套。

        新一届市领导变动的脚步日渐迫近,据说省里已经着手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推荐物色合适的人选。

        冯处长在这个时候打来电话,应该属于无事不登三宝殿,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工作上的隶属关系,平时也一般不在上班时间联系。

        这次通话这么久,自然说明不单所谈话题重要,而且也许还碰到了什么毛毛刺刺的难题。闭门关灯,手机做了呼叫转移,绝对是请勿打扰的意思。

        这期间,所有打给刘副市长的电话,宋一鸣都做了技术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电话约访,更是无一例外遭到婉转而坚决的拒绝。

        这种时候,身为一个称职的秘书,宋一鸣自会让刘副市长免受任何形式的干扰。

        至于那个吴鸿达,尽管和刘副市长关系很铁,与宋一鸣也是称兄道弟,本来刘副市长早就答应晚上要帮他接待一个外商,据说鸿达集团正和对方商谈合资一个新项目,投资规模过亿美元,可那个项目和刘副市长的电话相比,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宋一鸣没有理会吴鸿达越来越嚣张的火气。他真正有些心急并感觉内疚的,倒是他暗地里的那个小情人的萧红倒让他有一点牵肠挂肚起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