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淮汽老总是他手下的猛将

第(1/2)页

正当宋一鸣独自在办公室里神驰万里时,刘亚光与冯处长的电话交谈进行得热火朝天。

        副市长刘亚光知道淮河市商界上的朋友吴鸿达那儿有个晚宴,是个新加坡华商来谈项目,请他出面接待一下,既代表了市里,又有私人情谊;

        秘书宋一鸣晚上有事情,下午就已经向他请了假;对面秘书室里的那只挂钟,每隔半小时也会自动鸣响一次,并且伴有语音提示现在是某时某分。可是自打接了冯处长的这个电话,这些琐碎便统统隐于幕后,渐渐都不再存在了,伴随而来的是淮河市政界变动的大事……

        这件大事对一贯喜欢官场博弈的他而言,没有什么比冯处长的这个电话更重要了。电话的内容,也让他非常吃惊。

        市委书记张西征快干满一届了,年龄也已快过五十五周岁,铁定不可能连任。按照通行惯例,自己作为市委常委、市长孟辉,应当顺理成章接任市委书记一职。那么也就是说政府这边的市长一职是暂时空置的。

        可是在按照官场规矩,只要一日文件没下或者组织没找你谈话,就随时会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让这种所谓的惯例成为例外甚至意外。

        去年有一阵,盛传市委张西征书记要到省里担任主抓农业的副省长,据说都已经有省里领导私下和他打过招呼,市里也有人开始张罗庆祝和送行,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至今没有下文。前不久又出现在了白水县长张山出事,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无疑张西征受到了牵连,还会到省里任副省长吗?这一切都将是一个问号。刘亚光心里没底,他要重新寻求新的靠山,就提前到了省里,找到了自己曾经的老朋友省委组织部地市干部处冯处长。

        “省委常委会刚刚听取了部长的汇报,根据省委一号人物季国栋书记的指示,地市级政府换届方案将要作较大变动,淮河市将在这之前现行一步。有些情况可能连我们部里也无法掌控,你要有些思想准备。”冯处长上来就直入主题,并无寒喧与过渡。

        “谢谢你!冯处!在第一时间透露给我这些重要信息,能具体说说吗?”刘亚光知道,如果没有很紧急或很重要的变化,冯处长不会在办公室用座机和他联系。

        "省委季国栋书记和常委会也都是一些原则性指导意见,具体的实施方案最终还是部里和处里还要再作细化,不过,有几点已经基本定下来了。”

        说话间,冯处长那边有纸张翻动的声音。刘亚光知道他是在找会议记录。

        果然,冯处长开始照本宣科:“一是加大民主测评与推荐力度,参与测评、推荐的人员要更加广泛,更加具有代表性,其结果应当对干部使用起到更大作用;二是挑选候选人不再局限在一个小的范畴,视野要更加开阔,力争使参与性、竞争性更强;三是在注重德能勤绩的基础上,特别是要把廉洁提到更高的高度,坚决防止带病提拔,杜绝前边提拔后边落马;四是年龄、学历由硬杠子变为参考性依据,上下限制性条件不再像过去那样苛刻。大概就这么些吧。”

        说到这儿冯处长有故作玄虚加上一句:“季书记还特别提到了你们淮河市白水县的干部张山的事儿,还希望今后在提拔干部要以此为戒啊!”

        刘亚光一边听,一边悄悄用笔把要点记了下来。等冯处长念完了,他其实已经大致领会了其中的主要思想。不过,由于事出仓促,他还是希望冯处长能够解释得再明白一些。

        "按照龚书记的意见,这次换届的干部使用政策,要体现改革创新精神,体现求真务实风格。"冯处长的口气与腔调,已然有点省委领导的味道。

        在冯处长看来,这四条原则其实都是对既往沿用多年干部政策的一种颠覆。过去若干年内,像地市级政府换届、市长更替这样重大的干部变动,多以领导推荐、组织决定为主,决定权往往最终掌握在少数主要领导手上。所谓民主举荐、测评之类,或是走走过场,或是仅仅作为一种参考甚至装饰。

        近些年很多地方搞所谓票选,也只局限在任用科处一级干部,也有的是主要岗位由领导圈定了,次要岗位拿出来投票,还有些则是领导先内定了,再搞个所谓票选装点一下场面。

        而现在,突然把民主测评、推荐提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就不仅仅是几个领导点头决定就行,来自民间的观感与选票显得非常重要,甚至成为了决定因素。

        若是真要越过这个用人底线,那选人用人范围一下就呈几何级数扩大了。因此,以往一个书记市长退下来,大多遵循自然接替程序,即使常务副市长不是唯一人选,选择范围最多也只扩大到市委副书记这一层面。

        如今,一个市里市委、政府两边的所有市委常委、哪怕不是常委的副市长,只要基本条件符合者,那就都可能参与进来,不确定性随之也会扩大很多。

        冯处长的意思刘亚光终于听明白了,这一次比较注重“廉洁”一条,目前已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就像政治觉悟、思想品质之类的条件一样,只要没被双规、判刑的官员,个顶个都可以与焦裕录、张思德有一比,因而真要落到实处也还是没法抓拿。

        冯处长语气突然加重说:“这一次年龄、学历放宽,才是最要命的一个着子。绝对不能等闲视之。要知道,就一个地市而言,只要年龄上下放宽一岁,学历左右降低一个档次,可能就意味着会突然冒出好几个竞争对手。”

        “不要有思想包袱,要沉着气!”冯处长鼓励说:我今天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内幕,是希望你重视起来,重新考量自己的竞争策略,最好是能够在这一次的变得之中再进一步。哪怕搞个常务副市长,也进了常委啊!切记要提前做打算,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以保证万无一失。要知道,机遇和困难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比别人提前一步有所准备,那就比他们多了几分胜算的优势。”

        “真的很感!冯处长有你的提醒与扶携,我会努力争取成功!”刘亚光真诚回应。他忽然意识到,刚才只顾了关注那些条文,感谢的话说得有点晚了。

        接下来,顺着刘亚光的思路与意图,冯处长用了大约整整一个小时,比照省委季书记定的那几条原则,对淮河市现有副厅干部逐一筛过,又把刘亚光的个人情况、竞争优劣仔细捋了一遍,这才使整个通话过程成为一次马拉松。

        冯处长毕竟在省委组织部工作了将近二十年,主政部里最重要的市县干部处也有了五六年,分析起包括刘亚光在内的淮河市一批领导干部来简直似探囊取物、如数家珍,而且高屋建瓴、入木三分。

        难怪刘亚光一边听着,一边发自内心地连连点头称是,诚服之态绝无半点矫作。刘亚光与冯处长相交多年,如此深层次倾官场中事还不多见,此一谈,也使他对冯处长更生敬佩之情。

        他想,像冯处长这样优秀的干部,在我们党的整个干部队伍中真是太少了,让他当一个处长或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实在是太过屈才。

        挂了冯处长的电话,刘亚光还是坐在办公室陷入了沉思:他开始捋一捋淮河政府这边能够跟自己形成竞争的人选,像军分区司令则是挂名性质,这些人等基本都不可能出来搅局。只有市委副书记牛山,虽然五十二岁了,学历也不过是个大专,可若是省里真的放开条件了,凭其资历,却是一个强劲对手。

        政府一块,别的几个副市长有的资历,有的年龄过线准备换届时到人大或政协任职,本来倒也没有什么顾虑。可是,有个的最有威胁的就是常务副市长,还有就是那个秘书长李翰林,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