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小蔡返承(4)

第(1/2)页

以我这样一个对教育没什么经验的人来看教育,一方面是觉得深不可测,你可能穷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简单,那就是——有时候,我会庆幸自己是一个具有能力的人。

        我想,假如我不能,生活将是多么凄惨啊!

        受教育也许就是这样,使得人生变得有趣一些,不那么无聊。

        在今天这送别的时候,我不打算对你们谈论深奥的那一方面,因为那可能不是由我来告诉你们,而是需要你们和我们共同探寻,一代又一代,永远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

        所以,我只想对你们说些浅显的嘱咐。

        首先,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

        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

        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氲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性,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变得光滑,坚硬,并且单一。

        今年千分考面试的时候,我与一位报考临床医学的考生面谈,我们谈到医学伦理的问题。

        她说“安乐死”是一种奇怪的人道主义,我问为什么?

        这位女同学说,一个人的生与死不能用意义来核算。

        我说,你的意思是还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关系到他的至亲、家人?

        她说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说,生命本身就有价值。

        我希望我们学校不要错过这位考生,她解释了我的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观念。

        其次,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

        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

        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大约可说是生活的本质。

        只是这过程越来越被划分成细小短促的目的,偷窃了我们对未来的观念。

        乔布斯确实改变了世界,但是让世界更好了还是更不好,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

        后来的人们,会不会以为,存在就隐藏于那苹果机的屏幕之后,所有的到达与归来就在于手指头轻轻的一触碰。

        无论是体能还是智能的劳动全被缩减成零,我们还能做什么?又还需要做什么?

        不做什么,是更幸福了还是不幸福?

        在效率至上的社会里,过程被轻视成为一种累赘。

        它核计为成本,然后被压缩甚至消除,为演算的方便考虑,它概括为符号,在这人工模拟的系统里,我们如何认识存在的实质性呢?

        假定说我们可以放弃认识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又如何去确定我们的目的?

        第三,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

        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

        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

        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倒不是说要傲视社会,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类史只是一个阶段,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阶段里的阶段。

        所以,在我们可视的范围之外,实在有着更大的价值。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