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首访赤峰(32)

第(2/2)页

二年后不得不去宝丽公司上班;混了三个月还是不行,最后没办法才去马架子中学上班。

        到马架子中学总算是安定下来了。

        但是,进入打桥牌的圈子发现,自己依旧是最受排斥的那一个。

        他还说,我知道自己毛病多,可是其他人也太不容人了。

        李铁如说,对于任何批评,你应该区分善意的还说恶意的。

        这话比较理智,其实只是适于他这样“淡泊”性格的人;他的现实目标比较低,只是希望赶得上一般普通人即可;所以他很早就心平气和了。

        这很可能也是他的幸运。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引申到这里,李铁如自幼的愿望比较低平,反而更容易满足;其后也能更珍惜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

        李亚峰也好、老孙也罢,起点比较高,后来稍有不顺心,就很容易心理不平衡。

        善意批评与恶意攻击确实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对任何个人、群体、组织来说,批评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应该说,一切善意的批评都是有益的,因而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这包括虚心、耐心、诚恳、客观、宽容、谦卑、感恩等等。不一而足。

        有太多的历史典故、警语、名言,这里不罗列。

        只不过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个道理好说,也好懂,但实行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盖因所有的人生下来就喜好接受那些能够带来快乐的信息,而批评不容易给人快乐的感受。

        高人可能善于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功夫,在吸收营养、在成长的过程里面去体验一种高深的快乐;但几乎可以断言这需要“功夫”,没有功夫,比如小孩子是体验不到批评里面也隐藏有那么多可以造成快乐的元素的。

        遗憾的是有一些批评是恶意的,网上可以看到不少。

        对待恶意的批评,上面那样的说法不怎么适用。

        严格说来,恶意的批评不能算作批评,可以称之为攻击。

        但如果攻击以批评为掩盖,就容易造成假象,使人迷惑。

        而恶意的批评就是要这个假象和迷惑的效果,攻击者正希望自己混迹于善意的人们中间,混淆善意恶意的界限,以便当人们反击攻击时,有可能会使不明真相的善意的人们也感到受伤。

        实际上,攻击者绝不指望成为善意的批评者,而是指望善意的批评者成为与其一样的攻击者。

        可惜的是,善意与恶意很难融合在一起,其界限也没那么容易混淆。

        提供两种判别善意恶意的标准供参考。

        呵呵,比那些投资建议参考价值可能大些。

        ____善意的批评目的在于改善被批评者。

        激烈的批评意味着改善要求比较强烈;痛心疾首的批评意味着对现状的容忍度比较接近极限。

        测量善意与恶意的尺度不在于程度而在于态度,再激烈的批评也可以察觉出其善意。

        简单说,李铁如的同伴那么多批评,几乎都是善意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