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对策

第(1/2)页

京城勤政殿

        北戎要大夏割让戍边五城的消息如巨石落海般在朝堂之上掀起一阵惊涛骇浪,相比之下,和亲马车遇袭一事就显得没那么令人震惊了。

        这一日,本应平平无奇的早朝由于这份突然送达的消息而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争论。

        “不,不行,绝对不行,”兵部尚书苏喻捧着笏板跪地直言道:“我大夏开国百余年,岂能容那蛮人随意践踏,臣早说过,一再退让只会让他们以为我大夏无人,故而得寸进尺,这次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大夏朝寸土寸金,绝不能让,更何况戍边五城不是普通的城池,那可是通往京城的咽喉要塞,是大夏子民的屏障,臣以为,北戎此次挑衅正是我大夏正名的时机,我们决不能再退让,臣恳请陛下派臣出战,为国尽忠!”

        年迈的臣子当朝请战,字字泣血,不论生死,不计得失,只为报多年来积累的家仇国恨。

        在场的的大臣,尤其是亲身经历过十八年前的那一场浩劫的,无一不为之动容。

        年幼的皇帝也深受感染,平日里先生所授的经世治国的道理一句句地从脑海里蹦出来,然而就在他刚想拍板决定的时候却见自己的母亲在帘子后朝自己轻轻摇了摇头。

        李樘纳闷地看了卢太后一眼,将自己的满腹豪情硬是压了下去,他咳嗽了一声,故作低沉道:“其他爱卿也这么认为吗?”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在这时候有异议,极有可能会背负卖国的骂名。

        “陛下,臣有话要说。”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卢桐。

        李樘不免惊讶:“哦?舅父有何意见?”

        “陛下,”卢桐朝高高在上的金銮宝座拱了拱手道:“臣以为打仗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此时突然迎战稍显仓促。依臣之见,最好能再延迟一些。”

        “哼,说的好听,”平阳王嗤笑一声:“我看你分明是为了自己的安生日子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那我倒要问问平阳王,打仗需要财力物力人力,而要在短时间筹备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动员全国,但这无疑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尤其是去年各个产粮重地旱的旱,涝的涝,收成本就不好,突然加重赋税徭役对许多人家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不过,要是王爷愿意出资支持战争那就另当别论了,本侯可听说平阳王的庄子遍布全国各地,怎么,如今国难当头,王爷不想做些贡献吗?”

        卢桐此话一出,朝堂霎时一片寂静。若是平阳王带头捐粮捐钱,那剩下的人又怎么敢藏着掖着呢?若是他拒绝,岂非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可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平阳王朝卢桐意味不明地笑了笑,又转身朝殿堂中央拜了下去:“陛下若有用得上臣的地方,臣出钱出力,在所不辞。但臣的粮庄也有许多下人要养活,他们也是大夏的子民,看着他们辛苦劳作一整年到头来却什么也得不到,臣实在是于心不忍。究竟如何,全凭陛下吩咐。”

        不与自己说的话相违背,也不开朝臣捐粮的先例。

        卢桐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平阳王此话臣不敢苟同。”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是礼部尚书董承良。

        微凸的肚子,臃肿的身材,长到耳根的花白胡子,与此不相匹配的是一双闪着精光的眼睛。

        董承良捧着笏板慢悠悠地走到大堂中央:“平阳王不忍让自家下人缺钱少粮,却忍心让天下的百姓挨饿受冻,难道只有王爷家的人是大夏的子民,普天下的黎民百姓就不是了吗?王爷此言无非是在推卸责任罢了。况且,侯爷的意思是做好万全的准备在开战,而绝非要将我大夏朝的领土拱手让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既然躲不过,那何不细细谋划一番呢?”

        “有理啊……”

        “言之有理……”

        朝堂上有了骚动,不少大臣都点头表示赞许。

        的确,准备做得充分一点,打赢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

        “卢侯爷,原来您是这个意思,早说嘛……”

        “是啊,差点误会您,还是您想得周到……”

        卢桐面对着满朝文武,趁着别人不注意飞快地瞟了一眼董承良,脸色僵硬地点了下头。

        “那看来诸位爱卿都一致认为要迎战了。”坐在上方的小皇帝突然开口道。

        “是,臣无异议。”

        “臣也没有。”

        “臣也是。”

        ……

        “崔爱卿呢?”

        “臣也这么认为,大夏寸土不能让,这是底线。况且这些年来大夏一直韬光养晦,早已不似当年那般羸弱,此战未必会败。”崔庆之平静道。

        “听首辅大人这般说,朕觉得安慰多了。”李樘稚嫩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轻松。

        “那就这么定了,”他道:“对于这一仗,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想法?该派谁去?又该用什么策略?”

        “陛下,既然苏大人毛遂自荐,那派他去再合适不过了。”

        “不行,苏大人年纪大了,且几乎没有什么实战经验,臣不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

        “臣荐杜小将军,杜将军曾为我朝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又常年驻守边疆,相信小将军不会辱没了其父的威名。”

        “臣反对,杜小将军资质平平,并未承袭其父的才能,恐不能胜任。”

        “臣觉得……”

        ……

        每当有一个人被举荐,都会有另一个人站出来反对,一时之间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好了好了,你们都吵得朕头疼。”李樘想伸手捂住耳朵,被卢太后一瞪又赶忙把手缩了回去。

        “他们都拿不定主意,还是首辅大人来说吧。”

        小皇帝一发话,所有的朝臣都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向崔庆之。

        不得不说,圣上在大事上似乎格外信赖首辅大人,而非自己的亲舅舅。圣上年纪虽小,却能不任人唯亲,大臣们越发觉得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崔庆之缓缓走出人群,向皇帝拜了一拜道:“臣也觉得苏大人合适,苏大人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兵法,可与边关守将的实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