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大制作时代(求订阅推荐)

第(1/2)页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好莱坞电影的诸多厂商,在进入新千年之后,这么钟情于高投资的作品。

        几乎每一年都会拍摄大量投资成本高于一亿,甚至是两亿的项目,动不动就邀请好几个巨星加盟?

        难道,他们不知道高投资高风险吗?不怕失败吗?

        他们当然知道,甚至因为项目太差导致下台的各公司高层都不知道有多少了,但为什么还是继续执行这类投资方针呢。

        以小博大,不是更稳妥吗?比如说《灵动鬼影实录》、再比如说《女巫布莱尔》。

        但如果仔细想想你们就会发现,是这类的作品多,还是大片投资赚大利润的作品多呢?

        概率和风险回报比,或许能带给大家答案。

        像上述几个作品之所以成名,甚至被各大电影公司当做案例来研究,不正是因为其成功性太难复制吗?

        大片则不然,每一年都会成功许多。

        再说了,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其实投资成本在一亿到一亿五千万之间的影片才是最为保险的项目,比其他等级成本的电影都更有可能营收超过两倍的利润,而超过这一区间的,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都会承担某种亏损或者收益不理想的风险。

        换而言之,那些低成本小制作的电影,也不见得风险不大,就算一直能有盈利,但一部正常大片的收益能顶你五六部小制作的收益,那这里面可能市场不接受导致失败的风险,又该怎么计算呢?

        反正,只要是拍片,就会有投资风险。

        折算到大数据,就可以看做是个概率题,那何不选择一种风险与投资回报比被压缩到最低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大片时代会到来的原因。

        就拿《坏家伙》来说吧,一亿美元的大手笔投资,外加6千万美元的宣发费用,也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市场成绩。

        北美最终票房3亿3520万美金,全球市场的话,有些地方还没下画,目前为止总累计6亿8823万美金,还在艰难的向着7亿大关挺进。

        但就是这样的票房数据足以令任何一家电影公司为之动容——对于欧罗巴影业更是如此,这个项目已经是公司创办以来最好的成绩。

        而这样的大片,每一年都会上演。

        《007择日而亡》、《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乃至还在上映的《海底总动员》,都取得了符合身价的市场回报。

        前两者或许没有《坏家伙》这么惊艳。毕竟是系列电影,吃粉丝的支持。

        但后者却是更加的突出,才上映半个多月,已经在全球市场拿到了6亿,相信过7亿根本不是问题,甚至8亿或许都不能阻挡其脚步。

        再拿回报比说说吧。

        莱曼个人是以分红外加固定薪酬的方式参与到了《坏家伙》的制作之中,曼恩工作室呢,则是纯粹的占了一部分投资份额。

        三方共同承担了制作的巨大风险,相应的也赢得了巨大的市场收益。

        仅仅这么一部作品,就会为曼恩工作室带来预估为6千万美金的收入——当然,这一数据还必须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