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第10章 长江汛期又逢百年大枯水2

太平口航道大疏浚

        2006年8月16日,随着荆江水位持续退落,太平口水道北汉杨林矶浅区航道尺度已接近维护尺度一一航宽120米、水深45米,航道条件趋于恶化。

        鉴于目前主汛期出现枯水位这一特殊情况和太平口水道的不利变化,长江武汉航道局沙市航道处迅速成立了太平口水道现场航道维护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制订了较为详尽的航道维护预案,采取测量、调标、改泓等多项应对措施加强航道观测分析与现场维护。针对本水道特点,他们加大了日常维护力度,积极开展测量工作,并已完成3次水下地形图和一次流速流向图观测,测量面积约7234换算平方公里。并对大桥南汊6—7号孔水域进行扫床,增设调整航标300余座次。从8月17日开始,长江航道局调集“航浚4”号和“冲沙3”号对该浅区航道实施禁航疏浚作业,施工期间每天上午8时至12时。设计挖槽长800米、宽100米、深在当地航行基准面下42米。

        为确保航道畅通安全,沙市航道处还针对太平口水道严峻的航道形势,多次向荆州长江大桥管理局通报有关情况,提出了具体意见。同时与荆州海事局等部门进行联系,并发布航道通电向船舶单位告知航道情况,成立机动组,完成船艇维护工作,补充航道生产物资,确保疏浚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部门联手保畅通

        为了确保航道疏浚作业顺利实施和恢复禁航水域的通航安全,8月21日下午荆州海事局、长江武汉航道局沙市航道处、长航公安荆州分局、长航荆州通信管理处、联合召开了2006年太平口水道水土交通管制联席会。会议就汛期枯水和三峡156米蓄水的保畅通工作和太平口水道禁航维护工作进行了研究,协调和沟通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并就各方加强协作,联合执法达成共识。

        会后,海事部门迅速经启动了战枯水工作预案,并在禁航辖区20公里上下设立了两道禁航维护线,严防营运船舶进入施工区,同时他们还投入3艘海巡艇实行24小时巡逻,加大对超吃水船舶的检查,强化现场签证,实行沿途把关。太平口水道水上交通管制现场指挥部指挥长、荆州海事局局长杨少鹏还要求局属4个海事处通过电台联播,甚高频等通讯工具及时向船舶通报航道尺度和航标配布情况,并强调文明执法,对现场执法用语进行规范。与此同时他还提出4个快速反应,即:遇到紧急状况海巡艇出航快速反应;基层带班领导快速反应;两个管段结合处遇到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信息传递的快速反应,确保战枯水期间万无一失。另外,海事执法车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2006年8月25日上午11时,当桂慧樵记者乘坐“海巡31508”艇在施工现场采访时,突然一艘标有“鄂荆州货鑫华”号货轮,擅自闯入禁航区。这时正在该艇了解情况的杨少鹏局长立即与“海巡31216”艇联系,迅速对该船进行了拦截,经检查本船未配置高频无线电话,所以不知道该水道是禁航时间,故误入施工区。在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发现该船除只有一本签证薄外,其余证书均未带上船。于是执法人员立即将该船实施扣留,确保了施工区的安全。

        沙市航道处除出动“汉道1241”、“汉道1112”等4艘航道艇配合2艘挖泥船实施改槽和航标调整外,他们还安排一台国际上最先进的航道测量设备对浅区进行扫测,为疏浚航道提供有力保障。长航公安荆州分局也全力配合航道施工,海事巡航维护,打击暴力抗法的行为。长航荆州通讯管理处也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各部门及时播发通告,确保通信畅通,全力维护枯水期间水上通讯秩序。

        由于长江上游流量还在小幅减少,荆江低水位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据航道部门的同志介绍,如果上游继续无水下来,本次战枯水工作将持续到10月31日,甚至延续到2007年3月长江桃花汛。

        著名河流泥沙专家李义天教授告诉桂记者,经武大等科研单位提交的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研究报告表明:现在每年淤积在宜昌至汉口江段(含洞庭湖区)的泥沙总量为18亿吨,可以把面积为33平方公里的整个东湖填高近4米。随着荆江大堤的加固和洞庭湖口的逐步淤积,长江有的江段已经形成地上河,出现了“人在地上走,水在头上流”的状况。他还警醒世人,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五六十年以后,长江中下游一带完全有可能成为继黄河之后的第二条地上河。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