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第09章 长江汛期又逢百年大枯水1

第(1/2)页

长江母亲对不孝子孙实行报复了。在1988-1999年百年大洪水之后,2000年又紧接着大旱,长江又出现了少有的百年大枯水,长江荆江河段每年自5月1日起进入汛期,至10月15日结束,2000年水位已跌到3310米,基本和冬季枯水季节相当。按照往年,七、八月这个时段至少已有两次洪水从荆江经过,但2006年因长江上游出现了百年少见的干旱,致使长江重要河段荆江太平口水道提前进入枯水期,船舶航行困难。为了确保该河段的畅通,从8月17日起,两艘挖泥船进入现场,对该河段实施疏浚以确保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

        洪灾过后大枯水

        长江水位的变化也和雨季的到来息息相关。因此,长江干流除了凶恶的洪水外,还常常出现不被人们关注的大枯水。一直关注长江的桂慧樵又开始对长江枯水进行调查——

        经过实地测算,并加以整理得到一个自唐广德二年以来1200多年的古代水文资料。这些资料说明,每三五年就有一次枯水发生,十年或数十年就出现一次较大枯水,极大枯水是1140年和1937年。

        进入80年代,长江枯水较为频繁,特别是90年代后每年春运期间,随着长江水位的回落,长江“肠梗阻”消息不断传来,这就是洪灾过后的大枯灾。

        1993年2月,监利水道出浅,长江航运告急。

        1994年初,下荆江石首河湾西岸向家洲崩穿过流,下游河势剧变,石首堤岸严重崩坍。

        1995年2月,石首碾子湾水道泥沙淤积,使200多艘客轮受阻,沿江各大炼油厂、发电厂、钢铁厂频频告急。

        1996年1月,武穴水道浅滩发生变化,水深低于32米,卡住了过往的大型运油船队。

        1997年2月,沙市太平口水道泥沙位移,主航道水深达不到29米的维护标准,过往船只只有减载航行。

        1998年2月,重庆水道水位回落到-053米(此水位不加吴淞口高程数),浅滩尽显,长江航道局向全线发出急电。

        1999年自元月中旬开始,长江水位逐日回落,枯情逐渐加剧。长江上游的弥沱、江安等处航道相继发生险情,有的浅滩水深仅有2米,航道面临断航的危险。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与长江相连的赤水河香炉滩至四川合江县30公里河道内,淤积泥沙量达百万立方米以上,其面积之广、距离之长,淤积泥沙量之大,均超过常年。

        进入3月,嘉陵江朝天门水位降至150米,一条长800米、宽30米的沙埂出水,横卧嘉陵段江口北侧,泥沙淤积约8万立方米。导致嘉陵江有效航道萎缩,大型船舶无法进港停泊。

        在宜昌也出现部分码头水域严重淤积,部分主航道改道,特别是位于港口下游的临江坪新港区,出现了大面积浅滩,重载深水驳船不能上档,作业受到严重的影响。

        2003年3月14日,沙市水位陡降至-227米(此水位不加吴淞口高程数),这是1903年有连续水文记载以来的最低点。仅长江武汉航道局所辖的中游云池至黄颡口179公里航道范围内,就出现枝江、太平口、瓦口子、马家咀、乌龟夹、铁铺等8处浅险水道,均为历史少见。监利、城陵矶、汉口3处水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低3米、7米、6米以上,不仅给长江船舶航行构成极大威胁,船舶海损事故屡屡发生。

        长沙湘江也因为水枯导致客轮只能减半。长沙、岳阳等港数万吨货物积压,许多出口货物只能改用小货船运往长江。

        随着长江水位的下降,武汉长江大桥北侧上游江段,形成北岸向江中延伸约1800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罕见大片沙滩。除船舶航道频繁改道外,船舶进出大桥也因水枯,泥沙淤积,经常改变桥墩道通航的位置,给航行带来不便。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鄂州市两台山水厂是鄂州市最大的水厂,总投资1亿多元。也因长江河道水枯等原因,使得水厂的取水部分被12米多高的泥沙堵塞,导致该厂被迫中断供水。

        2000年2月26日16时,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张南水道传出一条让人揪心的消息:在长8公里,宽120米的区域范围内,航槽最低水深只有18米,正在疏浚航道的“航浚8”号挖泥船搁浅,造成该水道198艘、35万吨货船受阻,23万旅客滞留,重载货轮和运油船队在张南水道上下游抛锚待令40多天。仅在2月14日-3月12日的节后春运期间,航运企业中最大的国有企业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因张南水道受阻的客轮达99艘次,转运旅客117万人次;货运、油运船舶(队)受阻待航达196队次,实施驳船减载72万吨,损失运力642万吨,125万千瓦天,仅客源流失的损失就达660多万元,其总体损失仅次于1998年特大洪水封航43天的损失。

        2000年3月1日,每天加工量为6000多吨的武汉石油化工厂原油库存告急,大部分生产装置被迫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