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归家

第(1/2)页

赵向红看到苏迎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不像之前那么好拿捏,心里气啊,“我们刚刚都吃过午饭了,没准备你们的份,你们想是在外面吃过了”

        想灭灭苏迎的威风,又想试探她手里有没有钱,有没有乱花。

        “我们哪有那个钱啊,给二柱买了点粉做糊糊吃,真是一点都不剩了。你儿子工资不是都寄给你了吗”苏迎抱怨道。

        赵向红听到这,心里舒坦了些“那也没办法,锅、碗都刷了。”

        “这不碍事,我自己去做,你把我们的口粮拿出来就行”苏迎冷冷地说道,“我今天下午还得去上工呢,哪有让人干活,又不给吃的。”

        “还是你想让我去公社里告你虐待军人家属和孩子啊,都不让吃饭的。”

        赵向红听到这个熟悉的调调,又是威胁,又是威胁……

        闹大了确实对自己没好处,还惹一身骚,婆婆赵向红可是个向利益看齐的人。

        动作处处透着不高兴,碰到啥发出老大的“哐当”一声。

        “就这些,下午可得努力干活啊,要不都当不起这份口粮”

        三合面粉量还行,大概刚好够吃饱的。

        姜还是老的辣,就瞅这份量把握的准确劲儿。

        太少了,苏迎有的说;这样刚刚好,又差那么点儿,苏迎就没法说了,说出去她不在理,但也别想再多一点。

        “大丫,大柱,一起帮妈妈去自留地摘个熟的西红柿”苏迎想好了今天中午怎么吃,要吃得饱,味道也不能差。

        苏迎开始和面,加不多不少刚好的水,把面粉揉成团,这个时候的三合面,面粉含量很低,无法拉成面。

        于是把面团分作几下切好,用擀面杖压成薄薄的饼状,用刀切成小块偏细长的片状,再撒上点粉,使之不易互相粘连。

        加入灶上水烧开的锅中,里面还有洗净切碎块的西红柿,一边大火,一边不停地搅拌,至熟透方可。

        一人一大碗,吸溜几口面饼,再喝一口酸爽开胃的汤,对走了大半天、又累又渴的他们三,再合适不过了。

        又忙了秋种六七天,终于忙完,大伙都松了口气。

        天气多好,正适合小麦的播种,庆幸老天爷赏饭吃。

        开始的那几天可把苏迎累得不行,有临床高强度的工作经验在,再加上之前也经常锻炼身体,后面反而逐渐适应了,晚上还有时间看看从董老那借来的书。

        苏迎很是珍惜这个机会,能从大家身上那学到一些。

        大学上课时,总听老师们说之前的有些中医大夫怎么怎么样,多厉害,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怎能不抓紧时间提高呢。

        想想自己在这个世界,用几十年的时间,来提升医术水平和经验,而回到原来的世界,相当于只用了一天时间。

        一天获得几十年的学习提升与经验增加,感觉自己像开了外挂一样,赚翻了。

        难道老天爷让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中医的传承,不断提高医术水平吗?

        管他怎么回事,我就认为是这样。

        好好努力,朝着六十年后被评为国医大师的目标前进。

        国医大师的评选条件之一,得有五十五年的行医经验,那可不就得六十来年后了。

        一般秋种之后,就没啥特别忙的农活了,都是些小打小闹。

        有些人家孩子太多了,原有的房子住不开,或者有些年轻的后生快到结婚的年纪了,需要起新房子。

        前一段时间在农忙没时间,到十一月下旬,土就开始冻上了,挖不开。十月份中旬这个时候开始修,腊月的时候结婚,刚刚好。

        只不过今年可能得晚几天了。

        一大早,生产队队长和支书把队员们召集在一起开会说“乡亲们,想不想多挣点钱,过个好年?”

        “当然想咧,谁不想啊?支书,这哪需要问,废话真多。”

        “行,那咱就直接说,咱队里有一大片的丹参,一种中药材,交去收购点,可不便宜,六毛钱一斤咧”

        “哇,六毛钱一斤,相当于面粉的三倍了,这么值钱的!”

        “所以啊,还得辛苦大家几天,我们一起把丹参挖出来,洗了晒干,送去县城的收购点,换钱!”

        “那支书,恁到是说快一点啊,丹参在哪呀,快点给俺们分工!”

        “急啥?急啥?在那跑不了。喝水不忘挖井人,那些丹参可不是凭空出现的。”

        “咱得些感谢三个人。首先是董老爷子,人家几十年前带回来一颗丹参种在那,这才发展成片;还不说早几年人家给我们解决了多少病痛,咱不能做那种忘恩负义的小人,可不许再发生这几年类似的事。”

        “还要谢谢苏迎和叶安饶两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