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马奶酒

第(1/2)页

很快,那蒙古侍从就不知从何处拿来两个精致的酒瓶,倒出小半杯后可见颜色清亮透明,宛如清水。

        邵布脸上带着隐隐自豪,口若悬河地向这三个汉人介绍他们蒙古族的马奶酒。

        昭宁双手接过杯子,闻到那淡淡的腥味,忍不住将杯子捧得更近了些再度细闻,却听夏采在旁狠狠咳嗽两声,又朝她摇了摇头。

        邵布笑道:“姑娘放心,这是头次酿出的奶酒,称‘阿尔乞如’,酒力不大,甚至还有甘甜之味,适合你们这些姑娘家喝。”

        这马奶酒是取新鲜的生马奶倒入木桶或瓮里,置于阳光下,借住木杆的搅动来使其发酵。

        发酵脱脂后,再将剩余的奶浆倒于铁锅内,锅上罩一个二尺多高的形如蒸笼的木桶,在桶内上部中央吊一个双耳瓦罐,在桶上口坐一个装有冷水的铁锅使瓦罐上口对准锅底。

        桶的上下与铁锅接口处用布或毛巾、麻袋等物紧紧掩住。锅下则用猛火烧,水蒸汽随筒散出,酒精经冷却后凝在锅底,滴在瓦罐里的就为奶酒。

        马奶酒的工艺流程为六蒸六酿:头次酿出的奶酒,称“阿尔乞如”;将“阿尔乞如倒”入锅内,加上一定量的未经蒸馏的酸马奶酿出来的酒,称为“阿尔占”即回锅酒;三酿的称“和尔吉”即二次回锅酒;四酿的称“德善舒尔”;五酿的称“沽普舒尔”;六酿的叫“薰舒尔”。

        这种精制的马奶酒产量极少,通常只用来招待尊贵客人。

        昭宁这时也想起,蒙古各旗每年的岁贡中除却牧群外,便还有这马奶酒,只是数量不多,不过二三十瓶而已。

        除了奖赏大臣以及用于赐宴御酒外,剩下的一半都被康熙拿去孝敬了太后。

        太后是草原女儿,自是爱饮此酒,兼之又有睹物思乡之情,去年腊月所得的十瓶如今已被尽数喝完,因而前段时间她暑热不思饮食时,就不住念叨家乡的马奶酒。

        直说那酒酸能开胃,若是还有一瓶半瓶的,她也不至于食不下咽。

        科尔沁

        昭宁想到她刚才听到的那一嘟噜天书似的对话中,似乎就有这个词,于是试探地问道,“你是来自科尔沁草原?”

        邵布常在中原游历,知道对于汉人来说蒙古各旗各部实在纷繁复杂,大多数人都理不清楚,而当今的太后乃至先前的太皇太后俱是来自科尔沁草原,因而只对这个名字格外熟悉,甚至可能也仅仅只知晓这一个名字。

        所以他没有多想,点头道:“正是。”

        昭宁放下酒杯,正色恳切,“那能否割爱,卖我两瓶呃,‘舒舒尔’?”

        邵布笑着纠正她,“是‘薰舒尔’。”

        昭宁像初学英语时一样,学着外教的口型,别别扭扭又小心翼翼地缓慢念道:“薰、舒、尔。”

        少女的樱桃檀口生硬地微噘,贝齿半含半露,还险些咬到自己的舌头,真是笨拙地可爱。邵布忍笑地鼓励她,“不错,来,快速地念一遍。”

        “薰舒尔。”

        “很好很好,来,再来一遍。”

        “薰舒尔。”

        “好,很流利了,再一次。”

        昭宁:

        她登时无语地反应过来自己被他带跑了,默了默问道,“所以卖不卖?”

        邵布略略有些遗憾地收敛了脸上的笑,心中暗道:难怪天下男子都爱温柔乖顺最好再笨一些的女子,若是反应得太快或是脾气直爽,这乐趣可不是很快就没了。

        “在下已经说过了此酒产量极少,只用来招待尊贵客人,在蒙古也可谓是‘无价之宝’,姑娘这样问岂不唐突冒犯?”

        就是再稀少也远称不上“无价之宝”,昭宁知道他在夸大其词,也看出他逗弄的心思,眼珠一转便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原是这般贵重,那是我不知轻重了。”

        邵布重新勾起一抹惯常的笑,腹内的话都已到了嘴边:“虽是珍稀,但若姑娘想尝,在下这便陪姑娘对饮别说两壶就是十壶八壶也不及姑娘一笑千金贵重。”

        然而,没来得及说出口。

        昭宁一本正经地看着他,眼神中却透着几许轻快戏谑:“想来既是喝的‘无价之宝’,自然要用吃的‘无价之宝’相换,如此才是等价。”

        邵布一愣,随即又整好神色,慢条斯理地问道,“那,请教姑娘,不知何物才能称得上‘无价之宝。’”

        昭宁看出他这顿饭就没动几筷子,“各花入各眼、各食进个口,只要能让你吃的满意,解了你此时的饥饿,那对你来说可不就是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了?”

        邵布听她这番“狡辩”哑然失笑,“那姑娘又怎么知晓何物才能让在下‘吃的满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