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缘起缘灭

第(2/2)页

却很骨感。

  最后的结果却是导致我毕业两三年混得一塌糊涂,只能靠那一丢丢的稿费养活自己,想起刚开始进入写小说行业时,真的是,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以为只要写,就能写出一本神作惊艳所有人,却是一看就会,一写就废。

  还好经过一两年的摸索滚爬,不停的积累,在出了几十本书的推进下,我慢慢的有了感觉,在一次偶然的灵感袭来时抓住灵感的我终于爆更了一部佳作。

  那一瞬间我终于感受到了那种写出一本成功的书的时候的自豪感,就像望着自己的孩子成龙一样的喜悦,忽然想起来网文中那一句——我儿有大帝之姿,在那段辉煌的时刻让我过上了能吃碗羊肉粉,能毫不心疼加上一碗肉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人生路远长,有起就会有落,就像杯中的茶叶沉浮一般。辉煌之后的我,像是被掏空了灵感,一连几本书都爆冷,一度低谷。

  只能靠为一些报刊写短篇故事或一些资料,加上创作的小说的稿费,和以前存下的一小笔存款,才没被饿死,勉勉强强维持着生活,混我们这一行,早已有了未雨绸缪的心态,已明白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不然不知道那天就熄火了。

  前段时间浙江一位家里叔叔给我推荐了一位老英雄,说他那里可能有我想要的故事,这位老战士据说,是曾经参加过许多战役,于是我便赶去见那位老战士,见到他的第一眼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他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便向他介绍我自己,告诉他我是一个作家听说他的曾经参加过很多战斗,想帮他把他的故事写下来。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老人当场拒绝了我,多年的经验让我让我能看出,他当时拒绝我的时候眼神犹豫了片刻。

  但出于礼貌所以当时的我也只能离开,在离开的时候我给了他我的电话号码说:“如果有一天,你想说了,那你打这个电话我会帮你把你想说的记下来,让人们记住你的故事”。

  我想或许有一天他愿意说了那时我可以再回来帮助他,因为革命英雄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也值得我们尊敬。

  也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我们这行讲究人脉,因为只有人脉多圈子广,那认识的人也就多了,了解的故事也就变得丰富,创作的灵感也就来了。

  清晨当闹铃声,响起,吴飞就知道他的工作要开始了,虽然心里很苦逼,但是看见窗外那明媚的阳光和那熙熙攘攘三三两两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感觉心情变好了许多。

  果然在这座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我国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洗漱完毕,听见肚子的叫声,他打算去吃一顿毕竟即使是生活窘迫但是苦了谁,也不能苦了肚子,于是背起旅行包,退完房后,朝一家羊肉粉馆走了过去。

  这儿的羊肉粉可不是一般的香,这里的羊来自大山放养,从小吃高山野草草药,喝山间清泉,肉质天生细嫩,配上贵州最具特色的油辣椒,抑制羊肉的膻味同时还能激发出羊肉嫩滑的口感。

  早点一碗羊肉粉,爽口肉片配上剔透的米粉,轻划唇齿间,Q弹十足,刺激着舌尖上的每一处味蕾,让你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还可以加肉,但吴飞显然是没有这个实力了。



  来到六盘水火车站,他找了一个位置坐下,看着过来过往的人们,以及那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在这随处可见,因为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六个民族为六盘水市的世居民族。

  一阵火车的轰鸣,检票的开始,吴飞跟随人们迈进了队伍,回眼最后望向这座城市,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迷茫,他心中也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突然感到迷茫,心里想到不知道这一去能否给我带来惊喜,还是毫无收获,如果是毫无收获,那我又该何去何从?

  当嘈杂再次归于平静,车上的人已找到自己的位置或已经放好自己的行李,吴飞心想这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将乘坐这一趟列车去往相同的方向,就像人的一生同样的怀胎十月出生,所经历的过程却各不相同,但最后都会经历死亡,而唯一能够留下来的便是那存在的痕迹。

  而又六盘水火车站开往嘉兴的列车将经历湖南湖北……这使他看见不同地方的不同地形以及那些说着相同中国话带着各自家乡口音的人们,他在列车的行人交谈中,听到几个年仅十七八岁的孩子为了节省家庭负担出门打工赚钱,和他一样的站票,也看见一位年老五六十的老人为了生活出门奔波。

  这时他想到人生那么多艰辛和羁绊为什么人们还那里活着,可能那些羁绊让这本无趣的生活多了活着的意义,对于活着这件事,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支撑着,那么能有很多很多的恨,一点点羁绊和牵挂也就够了,或许正是这样他们都未曾向生活低头,我们的生命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你看到了真正的生活后却仍旧热爱它。

  看见这些吴飞突然想起了远在老家的父母,想起来了这几年的任性,如果当初自己听从他们的意见去成为一名教师,或许是不是和现在不一样……

  但就在他思绪飘荡的时候一声汽笛声响起,听见广播说到:“由六盘水火车站开往嘉兴站的✘✘列车已到站,请旅客们有序下车”,原来在他思绪万千的时候列车已经到了最后一站。

  吴飞最后收拾好心情,心来暗下决心,想通了干完这一票该收手了,三四年的时间证明我或许并不是这块料,真是生活磨灭少年梦,东风吹醒英雄梦,于是将行李架上的行李拿好,跟随人群的步伐向车下走去。

  出站之后,想着距离老战士家还有几十公里,显然走过去,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于是咬咬牙想只能打个车过去了,想着自己又要吃上几天的泡面,随手招来一辆出租车,在他耗费九牛二虎之力的砍价下,司机在让出十块大洋的条件下,接手了这单生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老战士所处的农村,下车以后看着这来过一次的地方,吴飞整理了一下着装,拍拍身上的灰,心想这一次可别让我失望啊,不然连吃泡面都是奢侈了。



  街头干干净净,远处还有一只犹如猫般大小的白色小狗,吴飞抬头向远处望去一片开阔,发现这儿的土地与贵州的不同,北方的土地可以连成一片开阔一眼望不到边犹如一张大大的面饼,而贵州的土地则是像落叶一样一片一片的毫无规律的落在山上。

  这让他想起自己以前看过的《徐霞客游记》,里面可以说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最早的一本书,系统地记载了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区域特征,记载了洞穴形态、气象和水文情况,是中国古代最为系统的喀斯特著作,有对贵州地貌的记载,这一对比果然一致,心想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啊。

  这座村子的后面是一个民用机场,现在据说政府将在旁边建军用机场,此时正值下午可以听见飞机起飞时的那种轰鸣声。

  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起飞和降落前都会进行一段加速和减速,前者是为了获取动力,而后者是为了减少动力。

  穿过这条街道他看见了那座显眼的的“四落戗”,和那在院中正在给茶树洒水的老人,老人看见吴飞的到来没有惊喜,脸上依旧是上一次他见到他的那种平淡。

  吴飞站在一旁看着老人将水浇完,后老战士叫他进屋坐,然后告诉我他自己故事有点长,他已经为吴飞收拾了屋子,可以暂时在这住下为他记下这些故事,往后的一个月吴飞就在这陪着这位老战士开始记录他的故事,随着故事的记录一个个神秘的揭晓。

  而当这些故事被我记录下来之时,我从来没想到世界竟然会有我们不得为知的另外一面,以及那些默默守护我们却不为人知的人,他们用生命的付出,在国与家之间的慨然抉择,不应沉于那片历史的灰尘之下。

  随着记录的进行吴飞对他的敬佩越来越浓重,他也明白这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而是那一代的心血和信仰,这一切早已经有了灵魂。

  他相信那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埋葬的种子,将会在某一刻慢慢发芽,直到某个时刻破土而出……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