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缘起缘灭

第(1/2)页

  而在另一个距离余风他们光年以后的时空中,夏季夜幕的降临,晚风卷来,并没有给这闷热的季节带来一丝凉爽,天空之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划破苍穹。

  浙江嘉兴的一处农村里,一位满头白发七八十岁却仍显得精神焕发身穿中山装的老人,独自坐在院子的屋檐下,房屋的样式与周围的水泥房显得格格不入。

  如果有懂行的人在场,便能认出这是嘉兴独特民居的“四落戗”,这是一种在上海、嘉兴以前的农村十分常见的庑殿顶民居。这种民居在分布区域有多种叫法。



  青西以及与其交界的嘉善东部地区,当地村民普遍称其为“四落戗”,这也是今天书面上常见的称呼。

  松江西南部(石湖荡、小昆山、泖港、叶榭)地区,当地村民称为“四落檐”;而在金山地区,则被称为“落厍屋”、“落舍”,

  而平湖地区就称为“落戗屋”,吴江东部当地人即有称呼为“四落戗”的,也有称其为“乌厍房子”(谐音)。

  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四落戗正在飞速消失,大部分四落戗由于年久失修,农村建设等影响,或残存或处在坍塌的边缘。

  唯有少部分在国家以及一些人们的保护下得以保存。眼前这一栋显然就是那仅存的少部分之一,房屋有着岁月的划痕,仿佛在诉说历史的故事。

  而院中那棵郁郁青青的茶树,一眼望去便知道深受茶树主人的喜爱,上面被修剪得没有残枝败叶,如果是凉都六盘水的“老人”便知道这是一种在水城被称做“苦丁茶”的茶树。

  在这压抑闷热暴风雨将要来临之际,当闪电的声音慢慢远去,老人望向天空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脸上的神情也在这时开始转变在那眉头紧锁中,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无奈悲凉与岁月所带来的沧桑。

  随后只见他痴痴望向天空,像似在回忆起什么,仿佛这种场景以前见过,直到第一滴雨点打在脸上,而后不知是那滴雨点还是眼中的泪水滑过那被岁月侵蚀的脸庞,将他重新拉回现实,柱着拐杖转身踏入屋中。

  屋中的家具屈指可数,一张床、两个行军箱,地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木炭火盆,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一眼望去朴素而简单。

  但如果有当过兵的人在场会发现床上的那被子,不知道是什么时期的那个部队的军用被,而折叠的方式显然是炎黄共和国军人的“豆腐块”。



  唯一显眼的是桌上摆放的照片,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红白相间,与群山交相辉映,五星红旗舞动着高原的夏风中的布达拉宫前,五位身穿军装背着行军包的年轻人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上。

  他们仰望着天空之中的晚霞,身后是不知道多少人的梦想西藏——布达拉宫在晚霞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庄严而宏伟。

  这让人不禁想起布达拉宫的历史传说,布达拉宫已有400多年历史了,俗称“第二普陀山”,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

  传说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联姻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兴建,始建后的布达拉宫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

  在九世纪末,随着吐番王朝的消亡而毁坏,布达拉宫重建于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是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重建的后成为历代喇嘛的冬宫居所,作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之后的三百年里,布达拉宫得到不断的扩建。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炎黄共和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而依这张照片上的景物与人们的着装可以推测为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拍摄,按照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来看这五位年轻的军人来此,显然不会是来旅游景点的这么简单。

  当第一滴雨水掉下,天空再也不再隐藏压抑,像被压抑许久的人突然爆发式的开始宣泄怒火,闪电、雷鸣、雨点,一瞬间所以都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而这一切在老人眼里好似毫不相干,他仍迈着他稳健的步伐,好像与整个喧嚣的世界脱离出,直到踏入房屋看见桌上照片那一刻,缓缓叹了一口气放开了他那紧锁的眉头,走向桌边拿起照片抚摸了一下擦去照片上那一点点灰尘,又轻轻放下。



  后将桌前的椅子斜斜放下,坐在了椅子上,角度刚好一半朝向屋外可以看见暴雨,一半朝向照片,然后拿起桌上的茶壶为自己倒了杯茶水。缓缓品尝,脸上的神情却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挣扎着可以看出他在做什么决定。

  当茶水饮尽,老人终于由挣扎换为轻松,对着照片轻轻说了一句:“老战友们,我不想将我们的故事带入土啊,荣我任性一回”,他重新站起,来到床边从枕头下拿出一张纸,上面有着一个电话号码。

  看了一会他终于下定决心,掏出兜里的按键手机拨打号码,不一会手机那边接通,老人说到:“我想好了,你能过来一下吗?”,电话那头听完后,传来一个年轻人喜悦的声音说到:“好的,你老等我,我尽快赶到”。

  与浙江不同的是,此时南方的贵州夏风吹佛,正是太阳刚落山的黄昏时刻,火烧云席卷天空,六盘水的某个小城中,一处天桥之上,在来来往往的过人群中。

  一位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手拿着一瓶罐装啤酒,背靠天桥栏杆,正在欣赏着美景,不知是天空之中晚霞的美景,还是天桥之上过往路人的美景。

  玩世不恭的眼神之中带着丝丝悲伤,却很快又被其隐藏,仿佛不曾出现过。

  在看见手中电话显示通话结束之后,将罐装啤酒一饮而尽,转身离开天桥,与熙熙攘攘的人擦肩而过走向桥下的一家看起来规模不大的民营旅馆,仿佛自己不曾出现过,慢慢的朝自己的房间走去,当他走进自己的房间时便开始整理收拾行李。

  桌上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word文档,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离开房间多久,笔记本上的记录着一些文字以及绘画着的图案,旁边的桌角摆着一些抽了一半甚至快抽完了的却没扔掉的烟锅巴,和墙上用挂钩挂住的一些一眼便能认出的是西藏图片,显示出来他应该是一个文笔工作者只是现在的处境比较不理想。

  经过一番整顿,当东西收拾好以后,他拿出手机打开铁路12306软件,本来想买飞机票,但看了银行卡显示那为数不多的存款后,只能订购了一张六盘水到嘉兴的火车站票后,至于他为什么不订购坐票,因为他明白自己都银行卡余额让自己不配拥有座位。

  叹完一口气后走向桌边,拿起桌上那在一群还能被称做烟而不是烟头中最为优秀的一只,掏出火机准备点燃时,却发现早已没气了,只好翻包倒柜终于找到一包火柴,优雅的点上了那只香烟。



  靠着窗户看向外面灯红酒绿惹人醉夜景,突然惆怅的想起什么,但马上又摇一摇头,又坚定了目光,看了一下时间是2013年六月十五日十一点四十三,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于是调了一个闹钟便向床走去,不一会传出了睡着的“音乐”。

  而这位发出“音乐”的人就是我,但我并不是本书的猪脚。我叫吴飞,是一位落魄的勉强能称做作家的作家。我不知道应该用这个故事来讲述他,还是用这个故事来讲述我。

  从小我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小说最开始看《故事会》,慢慢的迷上网络小说比如《斗破苍穹》《斗罗大陆》,到后面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以及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当看到一定量的时候我萌发了写小说的念头,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凭借这个梦想动力使我考上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工作也越来越难找。而毕业后当所有人都以为我会选择成为一名拥有国家铁饭碗的人民教师时,我却选择这条扑街的不归路——创作小说。因为我想追寻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用文笔养活自己,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