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钉子户

第(1/2)页

第二款新产品,就是有实心皮革轮胎和减震弹簧,车子头顶上方,有可以折叠、可以遮风挡雨的篷子,确保舒适和稳当的“人力黄包车”。
  受京营运作炮筒爆米花机的模式启发,制造难度不大的人力黄包车,从生产、维修到运营,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能解决很多京营士卒、无业游民的生计问题。
  与受众极小的豪华马车不同,人力黄包车能满足很多,中高收入阶层,在城市里的日常出行。
  传统的马车、驴车、骆驼车,确实适合古代的长途跋涉,但城市里养殖牲畜,不方便就算了。
  牲畜身上很难洗干净的体臭,不要说讲究的大户人家,就是小衙内刚穿越到大明时,都恶心的不行。
  尤其是人在后面的车辆坐着,前面拉车的牲畜拉屎撒尿,这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以后根据情况,还可以制造相关延伸产品,如竹子自行车、玩具儿童车、旱冰滑轮、轻便炮车等。
  第三个新产品,就是仿现代的煤油打火机。
  榆林军现在有自己的铜矿,还能从倭国购买原材料,同时借鉴明朝宣德炉的“九炼铜”技术,再把当红名妓的头身像,以浮雕的形式刻印上去。
  这样做出来的铜质煤油打火机,既能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也是实用的好物件。
  穿越到大明,小衙内才知道,从万历年开始,明朝已经逐步普及吸食烟草。
  崇祯皇帝曾经多次严厉禁止,但几乎没有作用。就连贱奴军队,也开始流行吸烟。
  铜质煤油打火机,与价廉物美的火柴,能形成高低价格搭配,逐步把传统的“火镰”取代掉。
  原始的煤油提炼技术,确实有些粗糙,燃烧时有不少黑烟。
  可以实验把煤油、桐油、蓖麻子油,按不同比例混合,研制出合适的打火机专用油。
  看着失而复得的卫所土地,榆林军兴奋不已。
  这可是肥沃的华北大平原,背靠燕山五大水系,有大大小小一两百条河流灌溉,是绝佳的农业种植区。
  “对,把太祖语录、皇上圣旨批复,都刻成石碑,立在田亩边界线上。”
  小衙内牛逼哄哄的指手画脚,典型的小人得志。
  “边界线上,再种上高大树木和低矮灌木,把军事禁地,擅进者死的木牌挂上。”
  “你们不要怕,打死人有我顶着。”
  说啥来啥,鼻青脸肿的尤七八等人回来了,这打脸也太快了吧。
  原来是武清伯李国臣,霸占喜峰口附近的卫所良田,根本不把榆林军放在眼里。
  这一家子全是坏怂,老头子李伟,当年给戚继光的军队,制作劣质冬衣,冻死十九个士卒。
  崇祯帝没钱时,想让为争夺四十万白银家产的李氏兄弟,捐助些军饷。结果人家跑到大街上,不顾体面,卖起了家当和祖宅。
  对于以前,就在这里耕种的普通佃农,榆林军一般按照,陕北减租减息的方法,直接收编了事。
  现在面对,霸占一万一千多亩地,有皇家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