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美媒提醒trump贸易战打不过中国(略有整理补充)

第(1/2)页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中美在贸易问题上仍存较大分歧”、“已要求中方想办法,在今年减少美中贸易逆差10亿美元”、“当美国与欧洲作战时,中国就赢了”……最近,美国总统trump就中美贸易问题频频发声。外界评判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贸易一旦“擦枪走火”,究竟谁胜谁负。参考  http://news.ifeng.com/a/20180309/56582641_0.shtml

        一、作为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显然不看好美国的前景。

        3月7日两度刊文《贸易战兵法(提示:中国写的书)——中国可以不战而胜》《这场贸易战靠科技优势赢不了——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的损失少得多》。

        中美贸易若开战:美国只有一根小棒

        在《贸易战兵法》一文中,彭博社称,随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迈向全面贸易战,美国总统trump正在不停地大发推特,不过手里却带了一根小棒。

        知情人士透露,在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科恩宣布辞职后,trump政府正考虑对来自中国的鞋类、服装、电子消费品等多种产品加征关税。而中国全国人大新任发言人、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回应称,若中国利益受损将“会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如果贸易战打响,在不使用军事手段前提下,哪一方更胜一筹,能从在这场冲突中胜出呢?

        1.美国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商品。在这方面,美国有个很大的不利。正如彭博“牛虻新语”(Gadfly)专栏作者Tim  Culpan所指出的那样,美国从中国的进口绝大多数是消费品——计算机、手机、针织品、服装、玩具,关税势必会增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

        对于美国零售商来说,寻求这些商品的更换并不容易。2016年,在所有中国对美出口额大于50亿美元的消费品领域里,中国所占份额都大于三分之一。世界供应链体系中亦尚无可迅速同中国形成匹敌之势者,若进一步提高关税实际上将等同于向消费者征税。

        2.从trump的角度看,理想的办法是用国内生产取代,但这很难操作。

        在服装生产方面,美国生产线劳动人口从1990年以来已萎缩逾90%,电子行业减少近40%就业。目前,中国国内相关产业也转移至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劳动力更为便宜的地方。这种局面下,就业回流美国的机会渺茫。

        相比之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以大豆、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和塑料制品为主。

        3.中国有足够实力回击。若中国对那些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冲击会通过厂商,最终才影响到中国民众。

        而如果北京选择反击,以半导体业为例:美国1/4芯片出口流向中国,但这仅占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的3.8%。中国商业模式的较小变化,很可能给美国最成功的一种商品出口贸易造成毁灭性打击。

        大豆也可能成为靶子。美国超过六成的豆类出口至中国,但这项贸易仅占中国消费量的12%左右。

        彭博社称,对中国来说,聪明的做法是静观其变;更好的政策是让trump征收不明智的关税后,推高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然后中国选择拒绝报复,以无辜受害者的样子示人。到那时,华盛顿势力范围的各国政府可能会把北京视为更友好的盟友。

        对中国领导人将是更大的胜利:正如中国哲学家孙子所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三、中美贸易战:美科技公司将成最大输家(果粉们注意,苹果价格可能提高)

        《这场贸易战不会以更好的技术获胜——中国公司亏损很少》一文的作者是Tim  Culpan,他是彭博社的专栏作者。

        数十年后,父亲的话言犹在耳:“战争里,没有赢家。”虽然我们当时是在谈论军事冲突,但这句话对“贸易战”来说同样适用。

        1.电子是美中贸易中最大的一块。苹果手机的生产早已由在中国大陆设厂的一家台企负责。因此,中美两国的进口关税并不会影响苹果手机在全球人口最多国家的销售。

        不过,它仍会让苹果公司变得不安。苹果公司将被迫提高价格,然后希望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到美国设厂制造iphone。他之前曾在巴西做过这样的事情,浪费了很多钱。在印度政府对智能手机征收关税后,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