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5 章

第(1/2)页

作为英国使臣付出“诚意”的奖励,  他的牢房从低等的牢笼换到了一个较为高级的牢笼,曾经在这个牢笼之中居住过的都是声名显赫的朝廷官员,有极少数人最后还别无罪释放了。这样的牢笼,  环境自然比先时的牢笼要好得多。
  在乔治三世派来审理此案的人抵达大清后,  紧接着,  又是一番调查与扯皮。
  乔治三世派来的人试图证明那名倒霉官员的死亡与阿芙蓉没有直接关系,是其他的因素,比如突发的疾病,才导致了那名官员的死亡。可惜查来查去,  他都没能查到足以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来,  无论怎么调查,其结果都是那名倒霉官员是因阿芙蓉而死。
  迟迟没能将局面扭转为英王想要的结果,  让新来者颇为着急。英吉利人在海外时态度强硬惯了,视自己高其他人一等。这新使者在与大清官员们接洽的时候,  不免有几分想要强行逼迫他们的意思。
  然而大清官员们都知道英国新来者现在就是色厉内荏,  英国根本无法支持远距离双线作战,此事若是拖延下去,  着急的绝对不会是他们。
  因此,英国新来者但凡有什么桀骜不驯的言论,  都被大清使臣给干净利落地给顶了回去,  丝毫不损大清的颜面,反而把英国新来者给气得够呛。
  与此同时,  身为贵族的原英国使臣在牢狱之中已经快要呆不下去了,  不断地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拉拢新使臣,  并向新使臣施加压力。
  在来自乔治三世、原英国使臣以及清廷三方人马的压力之下,英国新来者选择了屈服。
  没办法,他们根本就没有底气继续与大清犟下去,  若是再这样下去,指不定下一个被关起来的就是他们,他们可不想去监狱中吃牢饭。
  最终,英国前后两任使臣向大清皇帝陛下道了歉,并在贸易条款之中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
  英国使臣来华的时候,尚有满朝文武并远洋海师相迎,走的时候却是孤零零的,只有沿途的百姓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因着英国使臣所做的事,以及桀骜不驯的态度惹恼了乾隆,乾隆最终只派了善保这个初入礼部的新人去送他们。
  大清对英吉利如此轻忽,让英国使臣的团队感到很是不满,面对英国使臣的诘问,善保却不卑不亢地道:“在双方往来之中,贵国与大清是平等的,态度自然也是相互的。你们初来之时,我大清百官亲迎,给足了贵国颜面,贵国却丝毫不知感恩,停留于我国期间不仅害死我大清官员,还对皇上出言不逊。皇上派我来送你们离开,已经是不计前嫌的表现了。二位与其抱怨皇上待你们不公平,不如好生反思一下自身的行为。法兰西也曾向我大清派遣过使臣,恕我直言,法兰西的时辰可比二位明礼得多。原本听闻英吉利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超过了法兰西,皇上与我对英国使臣还有着诸多期待,可惜见面不如闻名。”
  一席话说得英国使臣团哑口无言。
  善保将老对头法兰西与他们相比较,且还暗示他们不如法兰西的行为,更是让他们感到无比憋屈。
  他们想要开口反驳,善保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往后我国与贵国还有的是相处的机会,希望下一回,贵国使臣的表现能够不辱你们的身份。”
  说完这话,善保就将英国使臣团扔在了港口码头,徒留下憋了一肚子气的英国使臣……
  第二日,英国使臣离华的消息就见了报,不少百姓对此欢欣鼓舞。
  这大半年来,他们已经成了皇家报刊的忠实读者,追读报刊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英国使臣抵达大清之初,百姓们对于英国使臣是好奇的,在听说英国使臣给乾隆带来了不少稀罕物件儿作为礼物之时,他们亦曾十分期待。
  然而这一切,在英国使臣试图向大清推销害人的阿芙蓉后戛然而止。
  尽管英国使臣不是蓄意谋杀大清官员,但他们带来的东西毕竟害死了人,更让人愤怒的是,这玩意儿他们原本还是准备用来兜售的。大清百姓们自然对英国使臣生出了反感之心。
  当“害人精”乘坐舰船离开大清港口之时,京中的百姓们才彻底松了口气。
  在英国使臣离开大清后不久,美洲与英国之间的战争彻底爆发。
  为了牵制英国,美洲试图将法兰西也给拉下水。美洲方面派出口舌伶俐的说客去游说路易十五。
  在七年战争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