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飞鸽传信 千里音讯一日达

第(2/2)页

继、李大安等人的能力和忠诚都无可比拟,即便张镝不去坐镇也能正常运转,还能源源不断的支援前方。但是作为新开发的二线地盘吕宋,这个后方的后方却因为联络不畅,俨然都有了一点独立王国的味道。虽然陈三甸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叛的迹象,但只要有这样的趋势就是让人担心的。这大概也正是张镝在设立中兴社时不将吕宋纳入的原因,那其实是个自己还未能完全掌控的地方。

        但有了信鸽就不一样了,哪怕千里之遥也只要一两天时间就能联系上。当然现在还只能实现从昌国飞往泉州,其它地方还未建好鸽舍,也没安排养鸽人。将来等幼鸽再孵化几批,就可以逐渐在澎湖、流求乃至吕宋都设立新的鸽舍,训练出新的信鸽,在各个地区之间互相联络。

        张镝准备亲自试试看这些信鸽的性能,找了纸笔,略一思索便写了一封便笺。内容只有几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对刘十九表示赞许和嘉奖;二是希望他继续访求人才,如有其它的养鸽人也可多招揽几个;三是流求开拓需要的人多多益善,请不拘一格,多招人手。

        写好便笺,张镝根据孙富安的引导,将纸条卷起来,塞入一只鸽子腿上系着的小竹筒,在门外双手一托,鸽子便扑簌簌的飞向天空。鸽子具有强烈的归巢性,一般来说,它们的出生地就是它们一生生活的地方,任何生疏的地方,对鸽子来说都是不理想的地方,都不安心逗留,时刻都想返回自已的“故乡”,尤其是遇到危险和恐怖时,这种“恋家”欲望更强烈。若将鸽携至距“家”百里、千里之外放飞,它都会竭力以最快的速度返归,并且不愿在途中任何生疏的地方逗留或栖息。这次孙富安带来的几十只鸽子都是在泉州驯养的,放飞之后也就会一直往泉州的“家”里飞去。

        今后如果要实现在各个地点用信鸽联络,就需要在当地从幼鸽开始培养。比如在昌国驯养出五十只鸽子,再将他们带往流求,那么从流求放飞就可以有五十次与昌国单线联系的机会,反之亦然。

        因为鸽子的繁殖和训练都需要时间,如果建立这样一个联系网络按照张镝的估计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不过如果有更多会驯养鸽子的人势必可以让进度更快些,这也是张镝希望刘十九多找一些训鸽人的原因。

        张镝又问孙富安,可否收几个徒弟,将这养鸽子和训鸽子的方法传下去。孙富安倒是没什么意见,只要能有口饭吃,与他熟悉的鸽子在一起,带两个徒弟又有什么关系。只不过他表示自己做不来师傅,说不出多少道道来,养鸽子全靠自己用心与鸽子相处,其它的也没什么好教的。张镝很理解,现在的很多手艺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教科书,本来就要靠学徒自己去实践、去摸索。他让亲兵安排下去,就到附近的各处村镇,找一些聪明伶俐的贫家子弟,专门招来学习驯养信鸽,这当然不难找,这个时代的人们日夜劳作也只够温饱,如果只要养几只“鸟”就能有饭吃,谁会不愿意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