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孔家命运的岔口

第(1/2)页

  听见常升永远留有余地和后备计划的回答。

  小朱的脸上终于重新浮现了微笑。

  总是这样持重谋国。

  所以永远留有余地和后备计划,让倚重他的人永远感到安心。

  心中郁结消解之下,朱标甚至半调侃的与常升说笑道:“这么说,孤的三位王弟一早也成了你算谋的棋子?”

  换作旁人。

  就算明知道这是小朱的玩笑,这会儿也该正经的表示不敢,以示对皇权的敬畏。

  但常升却分外坦然的点头。

  “我和姐夫可是给三位王爷送了不少银子。”

  “拿了钱,总得替姐夫办点事吧。”

  “不然这白捡十万两银子的好处,三位王爷拿着不踏实啊。”

  听着这好似贿赂上官一般的不恰当比喻,朱标张了张嘴,一时却无从反驳。

  话虽然越矩了点,可理是这么个理啊。

  虽说他这三位王弟是在替他卖东西。

  可从常升与他三位王弟的契书来说,那确实就是寻常的低买高卖而已。

  只不过是眼下需现银运转。

  本着地理人文条件合适,加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所以抛给了这三位。

  可即便没有他们,任谁知道这么个生意,但凡有点家世人脉的,谁做不成啊。

  何况还有这么丰厚的利。

  就这些时日从那些“秘书”口中了解到的“秘闻”来说,真按规矩来,赚钱的白手套收益的七成乃至八成可是得献回给常升和自己的。

  这么白白到手的好处。

  那三位王弟怎能不念常升的好,记他的人情。

  只要维护的好。

  时间日久之下,这份人情也定然越来越有价值。

  眼下托他们办事,还人情。

  反倒证明常升为人的忠直,不类其他官油子一般,巴不得在朝廷与地方左右逢源才好。

  这份为人处事的老道。

  即便是朝堂上的那些老臣,重臣,又有几个能够相媲的呢?

  朱标摇头笑笑。

  抛却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道:“既如此,孤便给三司及兵部补上一份密旨。”

  “令水师营寨接管苏州府城防后,施行宵禁,调兵将所有秋闱读书人集中迁移,并单独派人,拱卫孔家,并给所有参与官学校订之人配备临时护卫。”

  “三司钦差,携孤诏书,有抽调水师营寨协助,调查苏州府上下涉谣之权力。”

  “三司各自独立调查。”

  “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身份。”

  “都要一查到底。”

  “将苏州府受谣言之聚啸,朝廷官员被害之始末,原原本本的查清楚。”

  “涉事举子,一律取消三年科举资格。”

  “杀人凶手,幕后主使,一律登报,游街,再押解进京,听够处置。”

  “如何?”

  常升点了点头,对朱标的处置不予置评。

  就像他说的,孔家不知道要对付他们的人是东宫,所以留下了许多破绽。

  并不难对付。

  只要抓住这些破绽,将孔家隔离,孤立成岛。

  他们便翻不起浪。

  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把砍人的刀,一点点的架到他们的脑袋边。

  至于那些举子。

  之所以要大张旗鼓的将他们迁到一处。

  除了稳定局势,斩断谣言的发酵,也是对他们的一次杀鸡儆猴。

  毕竟是有读书人拎不清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