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横竖都是死,就看他们选择那条死法了

第(1/2)页

  面对这条他甚至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即便已经亲手处理了胡惟庸案,看过了太多胡党官员审讯出的卷宗,听过许多人临终之前的控诉,面对此等人心之暗,朱标却也不由得一阵恍惚。

  他无法直视天下读书人簇拥的圣人嫡传之家做出此等事来。

  却不得不直面一个更加惨烈的现实。

  在苏州死去的贺峻,即便只是区区九品,却也是自己亲封指派,东宫的直属官员。

  代表的是他这位太明太子的颜面。

  倘若他不追本溯源。

  太子的威望,乃至整个大明朝廷的威望,都将受损。

  而真当朝廷钦差抵达苏州府,要彻查谣言时,孔佳慧眼睁睁的做事,自己不惜杀掉一个朝廷官员才达成的利好局面受损么?

  到那个时候。

  孔家真不惜以族人性命为代价,要挟朝廷之时,他究竟是选择公布真相,迎接天下读书人的质疑。

  还是姑息养奸?

  纵容一个孔家绑架整个大明朝廷,破坏朝廷的利益呢?

  更要命的是。

  只要他不立即做出决断,立即镇压孔家,斩断他们所有的退路,将苏州府的孔家上下连带曲阜孔家都管控起来。

  事态的发展,只怕最终都会演变成常升所设想的局面。

  “门阀之害,竟至于斯乎?”

  当听见朱标呢喃的这一句,常升明白,朱标心里的天平已然倾向于“收拾”孔家了。

  他也便缓缓开口,将自己为何执意要清扫孔家的理念阐述出来,算是给小朱的天平最后加码。

  “门阀之说,起源于士族。”

  “最早的士族,皆是春秋战国,被那群七国的王公贵族扶持而起的附庸。”

  “历经了五胡乱华,所谓的王公贵族几乎都被扫清,这才有了这些士族门阀的崛起之机。”

  “他们的理念和族学的教化,几乎都传承于那些于分封中获利的王公贵族,并根深蒂固,。”

  “先有家,后有国,家族之利胜于国之利。”

  “家是在国之前的。”

  “是谓家国。”

  “但身为为君者,国运之绵延当为要冲,国之利,胜于家族之利。”

  “是谓国家。”

  “这是为君者与天下士族之间最根本之冲突。

  “至于那些随王朝兴衰,代代更迭的臣子,乡绅。不过是眼热于士族之利,几千年来,上行下效的拙劣效仿者罢了。”

  “只是由于利益一致。”

  “每当遭受清算时,他们会天然抱团以对抗皇权。”

  “至于那些偷逃赋税,兼并田亩之症结,都不过是这根本冲突的具体表象而已。”

  听着这段对门阀赤条条的剖析。

  朱标的眼里满是震撼。

  不禁拖延了口唾沫。

  这等的权谋治国之说,无论是他所读过的经史,还是与宋濂和朝中大臣们的问政中,都从未感悟过一星半点。

  就是在老朱的口口相授下,他也不过领会了一点皮毛。

  哪里听过这等如醍醐灌顶一般的治国箴言。

  真真可以于治国一道开宗立派了。

  留待了将近盏茶的功夫。

  朱标才算领会了常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