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莫先生

第(1/2)页

风言没心没肺的一句话,划破了客栈大堂的沉闷,除了胖婆婆,嘴里仍是翻来覆去骂着“媳妇”、“白眼狼”的字眼,其他人都从静止的人物画里动了起来。

        先是王大脚,不知怎的,被嘴里的陈年老烟呛了一嗓子,手扶门框剧烈地咳嗽起来,然后是小白,慌慌张张地把算盘摆弄到了地上,算珠“逃窜”,发出“啪”一声巨响。

        小白弯身捡算盘,又怕风言就这么走了,嘴里念rap一样,吐出了一大段有的没的:“平、平…白无故的,去莫先生那儿做什么?你你你……肩膀的伤还没好,不宜走动……”

        看他那急得直跳脚的样子,风言一瞬间想笑出声来。

        比小白年纪大上一轮的王大脚,从咳嗽中缓过来后,应对就从容多了。

        她定定地从门槛上坐了起来,先是把燃了一半的烟丝从帽嘴里抖出来,然后把烟斗往裤腰带里一插,走到风言面前,毫无感情地架着她的肩膀左瞧瞧右看看,把她全身打量了个遍。

        当她看到风言与平日打扮大相径庭的头发、头上过于精致的玉兰银钗,以及腰间突兀显眼的短刀,更加坚定,这孩子昨天发烧烧坏了脑子:

        “奇怪……以往最是乖巧听话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今天怎么魔怔了?”

        风言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被王大脚的一双铁手摆弄着,只觉得,这手上的力道似有千斤重,一个用力,就能捏鸡仔似的把她的肩膀捏碎。更何况,此人四方的脸盘上,长着上挑的眉眼、乌沉沉的嘴唇,神色粗粝,不怒自威,活像个要张嘴吃人的女版李逵。

        风言缩着肩膀,不敢直视于她,只懦懦地听到一句低沉而冷淡的命令从那人口中传来:

        “去竹林的路不好走,要绕行东边的溪水小道,你这会魂都没定住,一个人去不安全。”

        不是疾言厉色的拒绝,不是咄咄逼人的威胁,可话一落地,风言就像被人点穴了一样,半晌迈不开腿,张不了嘴,毫无反击的余力。

        眼见屋内气氛逐渐凝重,一串银铃般的娇□□声如及时雨似的,从风言身后传过来:

        “王姨,要不我陪风姐姐去?我正好也想去一趟书院。”

        众人朝声音的来处望去,只见坐在门口一桌的那位姑娘翩然起身,手指微微抚平裙摆,一脸娇羞地望着这边。

        风言这才意识到,屋里竟坐着这样一位绝妙女子——明眸皓齿,肤如凝脂,鹅黄的暗花锦缎长裙映着她身上的皮肤似在发光,头上一左一右两个的俏皮发髻,更是将她的清丽秀美衬托到了极致。

        看了她,风言恍然大悟,语文课本上说的“眉目如画、秀色可餐”原来是这个意思。

        画一样的女子见众人不回应,以为自己插嘴得不是时候,倏地一下脸红了起来,又颔首解释了一句:“前些日子找莫先生借了本书,想着今天陪婆婆出来吃酒,顺路去还一下的。”

        说着,她从随身斜跨的绣线荷包里,极为珍重地掏出了一小本诗集,以证明自己的话是真的。

        这时,坐在她身旁的富态婆婆似乎骂累了,停声片刻,咕噜咕噜灌了一大杯温茶,又开始新一轮的讨伐。只不过,这回的目标从儿媳妇换成了王大脚:

        “狗日的王大脚,怀里揣的是什么坏心思。你说说你,整天把你家姑娘看得这么紧干什么,怕她跟汉子跑了,丢下你这糙骨头还是怎么的?”

        接着,她扭头转向身旁的明净女子,满腔的嗔怒就换成了怜爱宠溺,连语调也暖了三分,说道:“你看我家倩丫头,比风言还小几岁,我不照样让她去书院那边多走动……跟莫先生多学学,对女孩子家也是有好处的。”

        横眉怒目的王大脚,对上口无遮拦的胖婆婆,当即气势便弱了几分,只憨憨地站在原地,没有作答,帐台后的小白脸,更是不敢得罪客栈仅有的客人,便缩成一团刺猬,看起了热闹。

        而那秀丽女子,不知听到了什么要紧的词,像被触碰了机关似的,方才只是微微泛红的脸,此刻一阵热血上溢,脸颊、耳廓、脖子,都染上了片片红霞。

        风言从胖婆婆的话中听出了转圜之意,认定了这位倩丫头就是破局的“免死金牌”,便在众人犹豫之际,一把拉住倩儿的手,要往门外踱步而去。

        “慢着。”胖婆婆一推板凳,悠悠起身发话。倩儿一听,便如同被点穴似的,定在原地一动不动了。

        风言一拍脑门,恨铁不成钢,“怎么不跑啊!一点反抗意识都没有。”

        谁知,胖婆婆并未阻拦,而是拿起桌上用麻绳捆在一起的两坛酒,给倩儿递了过来,一脸慈祥地嘱咐道:“乖孙女,莫先生最爱四方客栈的桃花酒,这两坛你带给他,就说是我老婆子的心意。去吧,早点回来就是。”

        说着,她把酒递到孙女手上,又整了整倩儿的衣襟和头发,这才满意地目送二人离去。

        从客栈出来,街道两旁的景象叫风言看花了眼。

        比起现代世界里,楼与楼、街与街排列过于紧密的竹溪街道,古时的竹溪镇,地阔天高,屋舍俨然,即不缺人气,又不缺清幽,是个钟灵毓秀,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风言一路欣赏着街道两旁的风雅建筑、来往行人,一路听倩儿导游似的解说此地的风土人情。

        原来,这竹溪镇主街位置极佳,离官道不过十里路,因此来往的商贾、游人众多,烟火气十足,到了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