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关诤言的心里话

第(1/2)页

  今天卖掉了两千七百多串,还剩下二百多串,这是开始营业第一天,算是开门红了。

  六百串是个分界线,不足这个数就挣每天的基本工资,每超出一串有一分钱的提成,保证多劳多得,付出就有回报。

  六点钟,刘广泉又回来了,薛长河吃惊地问:“广泉,不在家帮帮父母,咋跑这儿来了?”

  刘广泉有些腼腆,支支吾吾地问道:“老板,我看见还有些没有卖完的糖葫芦是吧?”

  顾慢刚好在跟前,回答道:“有的,刚才忙忘了,应该每人带几串回去哄孩子的。”



  男人的心思总是没有女人细腻,这要是顾慢在场,会给每人带几串的。

  “不是,不是……”刘广泉解释道,“长湖口那边有个夜市,能不能批发给我,我去那边卖。”

  薛长河和顾慢对刘广泉刮目相看,小伙子不但勤快,还挺有经营眼光的,这种人不发财谁发财。

  薛长河以每串八分的价格批发出去,卖一毛刘广泉可以净赚两分钱,全部卖完可以挣四五块钱,利润可观。

  刘广泉走后,薛长河要准备明天的工作了。

  洗山楂,插串,晾晒,要掌灯进行到九点钟。从今天的反馈来看,小学生和年青人对其他口味的糖葫芦很感兴趣,根本不愁卖,薛长河今天又多穿了一百串桔子味的,一百串苹果味的,还有和山楂混搭的有二百串。

  帮忙做这项工作的三个人,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临走时让他们每人带两串回去哄孙子孙女。东西虽小,微不足道,老人还是很高兴的。

  生意第二天,准备了近四千串。

  还是四点钟起锅熬糖,顾慢带两个孩子起不来,是娟姐起来帮忙的。

  娟姐的份内工作是照顾孩子、做饭和收拾家务,起来帮忙是份外的了,夫妻两个商议过了,给娟姐每天加一块钱的工资。



  娟姐拒绝道:“年纪大点了,觉少,反正也睡不着,加钱就不用了。”

  和娟姐熟悉了才知道,她不是本地人,是和儿子儿媳闹矛盾投奔亲戚过来的,老伴也已经不在了,娘家远也回不去。

  薛家虽是雇主,等于让她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一个家。这家人对她也好,上至老爷子老太太,下到关诺,都没拿她当外人。

  吃饭在一个饭桌上吃,吃的是一样的饭,换季了还给买衣服。吃个水果啥的,同样少不了她的份。因为单云依还在昏迷,娟姐偶尔会帮着洗单云依脏了的衣物,就这随手办了的事情,顾慢也给加了工资的。

  娟姐很过意不去,才主动起床帮忙的,她在替顾慢,一个女人又要照顾妈又要照顾孩子,还有一摊子生意,也怪不容易滴。

  让薛长河压榨劳动力,他也是做不出来的。

  “娟姐,加的不多,攒起来过年回去给孙子买礼物,你儿媳妇不高兴啊。”

  娟姐苦笑道:“过年我没准备回去,你们会回老家过年的吧?”

  “肯定要回去的,我家里还有七十岁的爷爷,爹妈年纪大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