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摆了一道

第(1/2)页

  薛长河对阳阳的扳正之旅,简单粗暴,行之有效。

  此后不管怎么逗他,笑的还是很灿烂,很大声,就是不再捂嘴笑了。



  放假一天后,灌肠又开始了,这个东西制做和晾干是有一段时间的,接到订单再制做是不现实的。

  顾慢也开始开发省城的市场,除了向一些小型超市、小型市场以及个体送货品尝之外,还让卖糖葫芦的员工稍带着推销灌肠。

  不是无偿的,也不是算工资,而是纯提成,一斤提一毛。这个是稍带的,又不影响糖葫芦的销量,卖多卖少又没有硬性要求,哪个傻了才不去卖。

  像刘广泉,几天之后就能卖到五十斤,一天又是五块钱的收入,确实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其他人也能卖到二三十斤,一个月下来就是大几十,就问哪个不高兴?

  当然了,顾慢不是指望这百八十斤的销量,而是隐藏在消费者后面的客户,只要能吸引来一个,她这个家庭式小作坊就不愁销路,没准还能扩大再生产。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顾慢呆在院子里带孩子,她负责的是配方,调好之后她就不管了,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比做一个老板更重要。

  刘广泉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领导模样的人。

  “嫂子,这位同志想买咱的灌香肠。”在这些员工当中,除了余秋水喊顾慢妹子,其他人喊的都是嫂子,无关年龄。

  老爷子和老太太自觉把两个孩子抱走了。



  顾慢把人让到客厅,沏了一壶茶。

  来人做了自我介绍,是西川省一处购物广场的采购科科长,姓戴,并且向顾慢出示了工作证。

  戴文科,西川省乐茂市鲲鹏购物广场采购科副科长。

  “戴科长,有什么话请讲。”

  戴科长很有派头地往后一仰身子,说道:“你们的香肠我尝过了,很符合我们北方人的口味嘛,我想先采购五千斤,不知道七天之后我能不能拿到货?”

  从十一月到来年的一月份的温度,是灌香肠制做最合适的温度,因为传统新年,购买力也是最高的。

  刘广泉借故走了出去,懂的都懂,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过来,就能答应的。疑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没多大会长河回来了,点了一下头。

  顾慢这才停止了寒喧,继续刚才的话题:“戴科长也看过了,我们就是个家庭小作坊,规模不大,一个星期之内有难度,能不能拖后两天?不过我会努力在一个星期完成。”

  五千斤,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单了,到嘴的肥肉顾慢还真不想放过。



  戴科长要货要的很急,五千斤有难度,那就先准备三千斤,商家最注重信誉,不能断货。

  双方签定了协议,每斤2.4元,一个星期必须交付三千斤。

  对方付了10%的订金。

  顾慢调整了工作时间,安排了黑白两班倒,人停机不停。也没有另外招聘雇工,因为这是临时加单,等这一单过去,双方签订长期合同后,再增加人手也不迟。

  顾慢和薛长河是临时抓的壮丁,余秋水和刘广泉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