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变迁

第(1/2)页

  贵妇们离开后,顾慢当天就接到了一笔订单,男子是贵妇团之一的丈夫,也是考察团中的一名。他从事的是一家大型服务行业,餐饮、旅游、保洁、安保,涉及各个领域,他一次预定的职业装就有一千套。

  此后顾慢又接到两笔订单,但都没有这一笔订单多。

  顾慢现在不愁订单,愁的是场地有限,是时候拿地建厂房了。

  这些自有长河亲力亲为。

  地块在离服装厂两公里的地方,是政府划出来的小企业区,为的是更好的吸引资金建厂。

  从审请到批复到建厂到投入使用,已经是两年后了。

  服装厂有两排厂房,有2600平米左右,建有打版室,裁剪室,缝纫车间,整烫室,包装车间,仓库等几个车间。

  有职工一百二十二人,不包括杨柳镇的加工点。

  有男女宿舍,有食堂一处。

  日常管理依然交给了厉文龙,这两年顾慢陆续收回了王老板和庄浩的独立经营权。



  收回后,顾慢才感觉扬眉吐气了,才不觉得自己就是替别人打工的了。

  两人对此肯定有意见,但有意见也得憋着,因为依曼服装厂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经不是昔日阿蒙啊,她有说不的底气。

  每年的订单量在700万左右,利润在90万至一百万左右,在九零年的烟照算是中上游了。

  顾慢知道九十年代是女装的暴利阶段,好好经营,是积攒财富最快的十年。

  顾慢仰仗的不是服装厂的规模,而是依曼这个无形的资产,从普通大众到贵妇,已经深入人心。

  依曼始终以质量、款式新频取胜,始终走在时尚前沿,这中间单云依功不可没。

  单云依属于半路出家,仅靠原来的那点知识根本不够,为了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她主动去京都服装设计学校,自费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

  再次回来,可就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单云依还有两个学生兼搭档,有一个共同的设计室。

  这两年的变化还是挺大的,顾慢的四个孩子,阳阳月月开学升二年级了,淘淘兜兜上的是幼儿园中班;

  不用带孩子了,按理说李桂兰应该好好地休息一下,毕竟这几年带完大的带小的,最累的也是她。无奈她是个闲不住的,家务有娟姐,她就动了回乡的念头。



  那怎么行呢?别说几个孩子情感上离不开她,顾慢也舍不得。做婆媳快十年了,两人就没红过脸。

  最后顾慢和长河一商议,投资在厂区外面开了一个小超市,让老两口经营,除了方便本厂职工也能为其他厂的人服务。反正进货什么的有专人配送,他们只负责经营,也不是很累。

  长河这两年除了经营水果批发市场,又和关诤言五五出资开了蔬菜批发市场。九十年代人们的腰包鼓了,相应的对吃穿住行的要求也有提高,感觉与此相关的行业,钱特别的好挣。

  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老家的林华北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成了支书,一个外姓人在九成薛姓的薛家胡子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