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五章 弓弩...导弹也!

第(2/2)页

子金兀术就对这种弩大加赞赏。金兀术只佩服宋朝两种兵器,曾令金人士兵防制一种是重斧,另一种就是神臂弩啦。

  只可惜神臂弩已经失传了,李安的同事朱超也在U盘中说了,他找了很多的资料,很可惜没有找到神臂弩的资料。

  不过,可惜是可惜,朱超却找到了另外一种弩,这种弩诞生于汉代...名叫大黄弩,这种大黄弩是连弩的一种,我国在1986年就于湖北江陵墓中发现大黄弩的连弩实物,考古学家们论证此弩机为真正之自动武器,每次击发之后,弩自动钩弦杆,将匣内的箭矢上膛,同时“牙”(弓弦挂钩)与“悬刀”(扳机)恢复原位。

  就如现代机关枪一般可连续发射,威力非常可怕。

  根据考证大黄弩的射程可达四百米到六百米之间,几乎是秦弩的两倍,基本可以算是冷兵器时代最先进最精确的大型远距离杀伤性狙击武器,其威慑力无异于如今的战略导弹。

  但是大黄弩也有一种缺陷,那就是太重了,有三百斤重,你不能将大黄弩捧起来,四处追杀敌人,而且大黄弩只能一人操作,就是说不能两个人协力操作,这样的话,操作大黄弩的人,就必须要力大无穷。

  大概要多少的力气,汉代的弩机强度以“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黄弩便是其中最强的的十石弩(见于居延汉简)。

  而汉代一石约合现在三十公斤,如此便可推算出大黄弩必须具备三百公斤的力量才可满弦。

  这也是为什么大黄弩虽然很厉害,但是却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三百公斤的力量谁有呀...就是李安招收的这些士兵,力气最大的也就能有五百多斤的力量。

  你说李安多郁闷吧,不过,好在,后面的时候,朱超介绍说,大黄弩后来被显得一名叫周延胜的男子破解了,这位周延胜是一名古代武器发烧友。

  曾经制作了一把诸葛连弩,兴冲冲想着去展示,却被一名所谓的专家给羞辱了,说周延胜设计出来的诸葛连弩连玩具都不如。

  这让周延胜很是气愤,跟着周延胜就开始钻研大黄弩,最后这位周延胜花了十年,改造了大黄弩,他直接将大黄弩的重量从四百斤,改进到了一百二十斤。

  这样的重量,可以让一个成人轻松抱起,其次又将拉力从三百公斤也就是六百公斤,变成两百八十斤,当然了,拉力变小,那么射程也就短了,不过,因为周延胜在大黄弩上又加上了扭力弹射,所以射程虽然减了,但是减的确不多,还有三百五十米的射程。

  三百五十米...虽然说对于现代来说,这大黄弩的射程完全的不堪一击,而且还笨重,不容易瞄准,可是在大周,这种弩那绝对是秒杀一切的存在。

  李安在最后获得了大黄弩的制作图之后,欢喜的全身都有点颤抖,他真的想要看看,等自己制作一百架大黄弩,然后一字排开连射的场景,他很想知道,什么样的军队,才能顶得住自己的大黄弩。

  当然了,除了大黄弩为中型武器,李安还准备制作了轻型弩和重型弩。

  轻型弩其实大唐已经有了,名为擘张弩...《长安十二时辰》有介绍,不能连发,但是却可以快速上箭...射程大约为五十米左右。

  而重型弩就是赫赫有名的床子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

  《宋史·魏丕传》记:“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纪录之一。

  不过,最少需要七名士兵一起协力操作,使用绞车拉动弓弦,重量也大概有几百斤,想靠人力是不能转移床子弩的,只能有马车,所以李安还要制作专门放置床子弩的马车。

  因为过于麻烦,李安准备只做五部床子弩,留着成为自己的杀手锏,李安在甄家村自己的四合院中,一边看朱超的U盘资料,一边将各种弩的制作图仔仔细细的画下来。

  好在李安的素描的技术还不错,所以可以一一的还原制作图,只是这些武器的制作,就和烧钱是一样的,李安的手中只有不到二十万贯的钱了。

  如果想要大幅度的制作这些,那么李安的钱很快就要见底,李安的第一次财务危机来临了。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