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民主改革?

第(2/2)页

贾琏的袒护,贾府最近天天高朋满座,府外求见贾琏的都排了很长的队。

  为了建立党派,网罗人才,贾琏一有空就耐心的一一接待。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现代化的面试题,聊天时一一问出,挑选人才。

  与人才交流过程中,贾琏也学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可小觑的。

  通过智慧的碰撞,贾琏制定了符合大华国情的保皇派基础章程。

  一是总纲,保皇派全体成员必须忠君爱国,保卫皇上权益不受奸党侵害;

  二是派员,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可以自愿加入。入派需要两名介绍人和一名审核人,必须宣誓效忠陛下;

  三是组织结构,皇上为元首,为保皇派的主人。贾琏为掌门,负责保皇派的日常管理。下设执法长老负责处罚违反保皇派章程的派员,组织长老负责组织会议、选拔人才,财务长老负责管理保皇派的钱财。

  各省设置理事会,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理事若干。

  各府设分会,大执事一人,执事若干。

  四是派旗和派徽,政治活动还是要有仪式感的,灵魂来自现代社会的贾琏自然知道旗子和徽章能够很好地增强仪式感。可惜他原来只是个杀手,不太会设计。只好找书法大师用小篆写了“保皇”二字作为派徽,二字再绣到红旗上作为派旗。

  贾琏通过意识把初步的章程传给姜韬,双方毕竟是一魂二体,思想相同,自然不会有意见。

  初步章程虽然很简单,主要是贾琏二人还没想好派内的议事规则,到底要不要民主议事,还下不了决心。

  民主议事当然是进步,然而贾琏二人实在没信心能在议事中辩得过其他人。

  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是核心,基本上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辩论的时候可不像现代一样有辩证法和逻辑推理。这些都要在公元1910年以后才能传到中国。

  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理论要到公元1980年左右才正式确立。即便那时候,这个理论也是经过了全国大讨论才最终确立的。

  所以大华皇朝的辩论主要依据就是圣人之言,子曾经曰过的话,孟子曾经云过的话那就是真理。

  什么辩证法、逻辑推理,没听说过。

  实践和圣人之言不同,那只能是实践出问题了,甚至是世界出问题了,圣人之言都不会出问题。

  现代人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不过全体文武百官和九成九的老百姓都非常认可这种论点。即便贾琏二人想要改变,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成功的。

  这世界最难得事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没个几十年的潜移默化,很难改变现状。

  因此,在古代封建社会,要是不能把四书五经融会贯通,根本就没办法跟人辩论。

  而且古代的文官向来是“官字两张口”,真要让他们畅所欲言,搞民主议事能把人绕晕。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