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纳米管光刀雕刻技术的难题

第(1/2)页

拿着资料,徐光亮就来到了纳米碳管制备实验室。

        他并没有直接就去纳米管光刀实验室那里去,而是先在其他部门都转一转,纳米碳管的研究和制备也进入了正规之中,很多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比如纳米碳管的长度制备,一般来讲,长度制备是最难的,现有的条件无法得到足够长的纳米碳管材料,所以如何能够进行制备也成了世界性难题,而在这里,纳米材料已经能够较为顺利的制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不多的长度,但是更进一步仍然在研究中。

        还有就是纳米材料的其他应用,电子方面也尤为重要。

        还有比如c60的润滑作用,由于是纳米级别的球体,它表现在宏观层面就是超级润滑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隐身材料、自愈材料、增强其他物质、能源、纳米级别的导线、纳米探针、超级电容、各种传感器等等方面都有其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所以纳米碳管制备实验室内部徐光亮最看重的虽然是纳米管光刀技术,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就没有什么用,反而,不管是哪个科研部门需要什么,他都没有少过一分一毫。

        这些研究的成果也是出了不少的,不过很多都是重复性试验——重复国外的实验,这是科研一项很重要的方法,重复试验之后,你才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会有什么导致实验失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数据。

        看完了这些东西,徐光亮这才来到了纳米管光刀实验室。

        首先是了解进度,根据项目负责人说,现在的进度仍然卡在六十纳米那里,虽然现在纳米管的制备已经可以了,能够产生出需要的透光性纳米管,但是进给精度一直是个大难题。

        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通过定制更为先进的部件、通过透镜进行改进,但是都没有成功,整个系统仍然处于六十纳米那里,而且是调的好的时候才能到六十纳米,也就是说,现在的他们对于整个纳米管光刀的应用改进毫无头绪。

        徐光亮没有多说,而是召集所有人开会。会议上,他先把资料下发下去,这份资料是传统光刻机实验室的改进资料,很多的透镜以及其他机械方面的改进都在上面标出来了。

        等众人大体都过了一遍,他问:“现在传统光刻机已经达到了三十二纳米,而你们仍然在六十纳米徘徊,甚至负责人告诉我你们已经没有办法了再进一步了?”

        众人没有说话,这么长时间没有进展,也的确没话可说。

        徐光亮巡视了一圈,发现众人都不说话,甚至好像是被班主任注视的学生一样,不禁有些气闷,按理说这些人都是预知找来的人,不可能就这点本事啊!

        虽然心里疑惑,但是他仍然继续维稳:“怎么不说话?看了光刻机实验室的改进记录,是不是有点启发了?刚才你们负责人说过,你们也进行过透镜改进,为什么不继续改进了?”

        说这个实验室的成员就有话说了,毕竟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还是清楚的。

        “老板,不是我们放弃了,而是不得不放弃,我们研究过,我们开始的想法就跟传统光刻机不同,纳米碳管所出来的光线更是极细小的光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