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托付(1/2)

第(1/2)页

  “尊者,
  已然照见法性了吗?”
  广愿跪坐在苏午对面,小心翼翼地出声问道。
  他的疑问其实有刺探苏午修为之嫌,
  若是苏午对他之所问不悦,那他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可他偏偏又好奇得很,一时未忍住,就把心中困惑问了出来。
  话说出口,又连忙想要补救:“弟子无心刺探尊者修为,只是内心求知若渴,弟子逾矩了,
  尊者不必回答弟子之问……”
  话刚说过,
  苏午就摇了摇头,静静地看了看广愿,才出声道:“如非你方才所言,我却也不能立地顿悟。
  确实是心愿尽矣,
  照见了法性。”
  见苏午并未怪罪自己,广愿也放下心来,双手合十,向苏午躬身行礼道:“恳请尊者解惑,何能照见法性?”
  “《金刚经》中,
  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因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
  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苏午出声说话,
  竟真为广愿细细解释了起来。
  广愿亦知这般机会千载难逢,强压下颤抖的心神,仔细聆听苏午教诲。
  他更知道,对方愿意将这般顿悟心得告诉自己,
  其后必定跟着让自己无法拒绝的要求。
  但事已至此,他既把话问出口,也就有了答允苏午要求的决意,
  此后苏午有什么要求,
  他都会,不惜性命去完成!
  毕竟,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切众生,本就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如此,
  如何降服其心?
  何能照见法性?
  只需放下而已。
  放下我执,离一切相,即能照见法性。
  这般道理,想来不必与你多说,你也明白。”苏午慢声说道,“可是,当我说放下的时候,
  你内心必然已将它‘拿起’,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唯有‘如是观’而已。
  性理变化,应作寻常,
  应如是观!”
  如是观……
  广愿听得苏午为自己讲法开示,却觉得苏午每一言每一语里都满带禅机,让自己听得云山雾罩,
  仿佛听明白了什么,
  又好似什么都未有听明白。
  他明白了照见法性,须要‘如是观’。
  所谓如是观,在自身追求‘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之时,便自行阐发。
  那就是法性的光辉。
  可是,自我虽偶能映亮法性光辉,
  却终究不得安住其心。
  此后修行种种,便是‘作如是观’,以‘如是’之法门来安住法性,使法性长在,方能恒久照见。
  直至当下,
  广言才懂得,原来像尊者这样突然地立地顿悟,背后亦有着雄厚的积累。
  如不是遍览经纶,饱读典籍,
  又如何能够引经据典,从一句句佛偈中了悟法性?
  正是这数不尽的经纶典籍,
  铺就了一道道阶梯,使得尊者最终能踏上台阶顶端,叩开那扇顿悟的门户!
  广愿看管藏经楼已经十余年,
  当下面对苏午的知识量,
  却也自惭不如。
  他再度向苏午叩首,出声道:“多谢尊者为弟子讲法开示,弟子受益良多,今后一定精研经纶,
  以求照见自我法性。
  尊者愿为弟子传授真传,
  弟子亦当投桃报李,
  凡尊者之要求,弟子必定竭尽全力达成!”
  苏午笑了笑,道:“广愿上师在这大雪山寺里呆了多久了?”
  广愿还以为苏午会当场提出什么要求,
  未想到对方会有此问,
  愣了愣,才道:“已经十余年了。”
  “十余年时间,便能在大雪山寺内有立足之地,成为红袍僧侣,广愿上师的悟性天资可见是极不错的。”苏午点了点头,心里有了数。
  这人能在竞争激烈的大雪山立足如此久,
  要说没几把刷子,则是根本不可能。
  如此一来,一些事情倒是可以托付于他。
  “弟子不敢隐瞒。
  与弟子同时入寺的百余位师兄弟,在这十余年间,大都死的死,伤的伤。
  能成为红袍僧侣者,确是少数。
  弟子亦有些微运气,得到经纶院长老的赏识,才能晋位红袍僧侣。”广愿恭敬答道。
  “在无想尊能寺内,
  红袍僧侣已是地位崇高的僧侣了。”苏午道,“不知在大雪山寺,红袍僧侣处在哪个序次?”
  广愿答道:“大雪山寺有长老、大执事僧、执事僧、红袍僧、黄衣僧、外门僧侣几个序次。
  弟子今时在第三个序次。
  不过因为弟子看守藏书楼已满十年,
  查漏补缺,修复了诸多古籍经卷,又有开了心脉之轮的修为在身,过不多久就要出任‘修典执事僧’了。”
  这个广愿言谈非常坦诚,
  知道苏午或许有事要让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