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总体收缩战略(为皮卡丘学十万伏特万赏加更第一弹)

第(1/2)页

  大洋帝国高达230余万的皇家陆军员额,在两年的时间内,将要裁减2/3,和平时期只保留80余万常备军队规模。

  皇家海军也将进行相应瘦身,从目前的71万裁减到55余万,大致与英国皇家海军数量持平,规模相若,  主力舰技术水平各有擅长。

  帝国方面取消了后续大量造舰订单,作为皇家海军主力的六艘公爵级战列舰中,两艘服役,一艘下水,还有三艘在不同的建造进度中,将会继续完成。

  而两艘“公爵”级战列舰追加订单撤销,包括一艘已经切割了龙骨钢板的新舰,  建造工作不再继续进行。

  在战后经济转型方面,  大洋帝国远远走在了其他各国的前面,  数百万从事军工业的劳动机会,在移民人口限制和大规模基建这一增一减的两大措施之下,实现了平稳过渡。

  数千家停产的军工企业铸剑为犁,生产大炮的改为生产农机具,生产炸药的改为生产化肥,生产坦克的改为生产拖拉机,生产军用汽车的改为生产民用载重汽车,生产步枪的改为生产电机,提早一步实现了转型。

  大部分的亢余产量,由帝国和皇家基金共同出手,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收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让很多军工厂得以轻装上阵,迅速转产,  避免了破产清盘的命运。

  19年初

  划分战后利益的巴黎和会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外交代表,  尤其以协约国集团英法洋意四大巨头为首,  开始了塑造战后世界格局的谈判。

  李拴柱元帅和帝国特派代表唐昭仪为首的谈判代表团,日前已经进驻巴黎,参与巴黎和会先期准备工作和各种私下密谈。

  这一阶段,主要是各大国互相摸底,各种漫天要价传闻满天飞。

  近期,由海军部大臣张道儒元帅率领的代表团抵达伦敦,将会就《六国海军军备限制》展开谈判。

  这六国海军分别是英、洋、法、意、日、美,没有德国,也没有分裂后的奥地利和匈牙利,更没有分裂后的奥斯曼帝国。

  这些国家都属于战败国,按照英,法,洋三国首脑达成的共识,战败国只允许维持最低的陆军治安力量,海军力量提都不要提,在严格限制之列。

  世界大战结束后

  奥匈帝国迅速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共10个国家,基本上以民族划分,最大的匈牙利也只有700余万,小的马其顿只有30多万人口,版图变得支离破碎。

  而原奥匈帝国的版图内就更混乱了,  真可谓群魔乱舞。

  英国远征军率先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并且对其实施军事管制。

  然后,  各国开始争抢地盘,大洋帝国占领了利比亚,英国占领了叙利亚,约旦,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

  然而,这并没有满足英国人的好胃口。

  在占领上述区域之后,英军开始向黑海地区进发,企图夺取海峡的控制权。

  他们希望将势力从黑海连结到地中海,以扩张对高加索地区的野心,除此之外,英国还想将势力伸向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

  恰巧的是,沙俄的新政府对该地区也非常有兴趣,并且派出了大量人员渗透亚美尼亚,扩大俄国工人政权影响力。

  希腊王国要实现伟大理想建立一个大希腊王国,提出了对伊斯坦布尔及其周边的领土要求,胃口大的也不怕撑死。

  这得到了英国首相乔治的支持,在李福寿看来,这纯属口惠而实不至,属于高级调戏的一种。

  意大利人希望执行《圣尚-德莫列讷协定》,控制安那托利亚南部,在奥斯曼帝国身上切一块肥肉下来。

  法国则迅速出兵占领哈塔伊、黎巴嫩及叙利亚,并希望行使《赛克斯-皮科协定》权力,接管安那托利亚东南部分地区。

  法国签订的《法国-亚美尼亚协定》承认亚美尼亚在地中海区域的主权,以换取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的创立,扩大自身实力。

  1918年12月21日,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在阿达纳登陆,大肆侵占周边领土。

  总之,现在已经崩塌的奥斯曼帝国疆域内,呈现四分五裂的特征。

  战争刚刚结束

  大洋帝国和英国就率先动手抢占地盘,法国、意大利、希腊、亚美尼亚等战胜国也不断向奥斯曼帝国派兵,企图从战败的奥斯曼帝国手中捞取更多的地盘。

  这年头,手快有手慢无,动作慢连口屎都吃不上热乎的,不管怎样先占领了再说。

  而在俄国,由17个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