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丹妙真君(修)

第(1/2)页

纪老爹小时候有条件时也读过几年书,当时因为兴趣还学过一段时间木工。

        小叶村林木葱郁,纪老爹也是难得地心灵手巧,在不缺材料下,自己慢慢摸索下居然也出师了;后头拜叶外公为师,学会了编织竹制品。

        纪父就靠着一手的木工和卖竹制品,一点一滴地养大弟弟妹妹,还都把他们培养成才。

        纪三叔遗传了纪家祖上的天生神力,初中毕业后就偷偷跑去参军了,想着可以减轻一下他哥的负担又可以趁机寻找一下他们的亲人。

        纪三叔从军20年,今年刚刚升为s长,38岁的d校;他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既有文化、又有能力、又肯拿命拼搏的军人,升职快也实属正常。

        纪三婶现在也已经是护士长了,她是纪三叔老领导的女儿。纪三叔在一次打仗受伤后,上面安排了纪三婶照顾。

        都说美女爱英雄,更别说纪三叔长得浓眉大眼,五官端正,身材高大,是时下最流行的硬汉长相。

        因此缠着她爹,让他想办法,后又经组织正式保媒成的婚。嫁给纪三叔后,结婚11年已经有三个儿子。

        而纪小姑一直读到高中毕业,毕业后组织分配到文市纺织厂财务部,现任财务部副主任。

        刘姑父是三叔的战友,文市本地退伍军人,现任公安局局长。结婚16年,有二子一女。

        一家五口跟刘姑父住公安局家属院。

        自从纪三叔和纪小姑出息了以后,纪老爹就因为有两个争气的弟弟妹妹,使得村民们都高看一眼。前几年村里的老会计退下来,村委会更是直接定下了让纪老爹担任村会计。

        村民们都说纪老爹熬出头了,当初谁都不看好纪老爹,弟弟妹妹年纪小,吃饭都成问题,居然还劳心劳力地赚钱供他们读书,如牛负重。没人愿意嫁给他,就叶外公独具慧眼,排除万难,让纪老娘嫁了过来。

        纪老娘嫁过来时,真是家徒四壁,住的是茅草屋,还有个小姑在上学。但纪老娘聪明的什么也没说,该干嘛干嘛,每天心甘情愿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靠着娘家时不时地帮衬,一点点的把日子过起来了。

        纪家现在住的这座农家小院就是前几年刚刚新盖的。整个院子带自留地大概有一亩左右大小,三间正房上加盖了半层阁楼和左右各两间厢房。

        雍县这边每年在梅雨季节时,家家户户的屋子多少都会进点水,严重的时候溪滩决堤都是很正常的。所以阁楼就是存放粮食和柴火的最佳场所,但住不了人。

        中间正房有两扇门,正门通往前院,侧门是连着灶间,门后还有一个竹梯前往阁楼,纪老爹老娘就住这间。

        左边正房本来是大哥大虎的房间,现在他在军校没回来,今年毕业后肯定要从军的,回来的几率更是不高了。刚好艾草长大也需要一个单独屋子,就给她住了。

        纪老爹几乎算是孤儿,而纪老娘娘家就是小叶村原住民,家里很难得有客人需要留宿。

        而且家里孩子们也都大了,索性把家里厢房给直接分配了——左边厢房二虎三虎住,右边厢房则是四虎加一间杂物间,纪三叔纪小姑他们回来时再大家挤挤就好。

        右边正房就是灶间,从前院进门就看到一张八人座的四四方方八仙桌摆在那里,四条原木长凳围着饭桌,这边也算是堂屋。

        灶间中间是个石头砌的四方形柴灶(这里的柴灶是指放柴禾的地方,坐在灶台边烧火方便取柴),灶台砌在最里面,尽头还有一个小门通往后院,纪老爹在靠近小门边砌了个猪栏。平常灶台煮好猪食,提去喂猪,很方便;小门的另外一边有个小小的茅房,里面就放了两个马桶和稻草堆;猪栏的墙角下还有一个小小的鸡舍给小猪们当邻居,臭都臭一起大家也有个伴;纪老爹还勤劳地在整个后院都种满各种各样的应季蔬菜和番薯、玉米等高产杂粮。

        每年炎热的夏天前院中间都会摆上一个大水缸,里面装满清水,在烈日下暴晒,晚上下工回来直接有暖水洗漱,既方便又省柴禾。

        左边墙角有一棵枝叶茂密的柚子树,只有十几个果实疏疏落落挂在上面;这颗柚子还是纪老爹刚在小叶村落户时种的,盖新房子后又重新把它圈了进来。

        靠近柚子树旁堆满了在那里晒太阳的柴禾,经过暴晒后再收到阁楼排队等待使用;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