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徐庶之谋,纵横一脉

第(2/2)页



  “想来,这也是儒家和兵家先后失去自身镇派重宝的因由”

  一口棺材,两件至宝镇压,里面有什么?

  刘备神情难定,一瞬间猜测了许多,“元直,可需本侯相助?”

  “侯爷能有这份心,徐庶感激不尽,可莽皇殿的能量,侯爷需尽全力才可”

  没人敢小瞧莽皇殿的能量,恐怕就是百家联合,也不一定刚得过莽皇殿。

  “元直所说的古墓在何处?待我这边事了,必来相助”

  对此,徐庶直接拒绝了,“侯爷见谅,这座古墓关乎我纵横家大秘,请赎我不能相告”

  古墓有纵横家有关?刘备暗自记牢了这条信息,

  虽然徐庶不愿相告让他有些失望,但也识趣的不再追问,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问道,“若我记得没错,纵横一脉每一代弟子都有两人,不知元直学的是‘合纵之术’还是‘连横之道’?”

  纵横一脉但凡出世,必有两名弟子同出,一者修习合纵之术,一者深谙连横之道,

  二人以天下为棋盘、诸侯为棋子,纵横捭阖,互争逐鹿。

  徐庶对此并没有隐瞒,坦诚相告,“徐庶所承继的,是合纵之术”

  “苏秦身挂六国相印以攻秦,逼得虎秦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威名震动天下,元直将来,必然也能成为一名千古名相”,刘备恭维,心下对纵横家叹服不已,

  秦惠文王时期,可以说是属于纵横家的时代,也是苏秦和张仪的时代,

  他们师出同门,一样的耀眼,一样的夺目,

  苏秦身佩六国相印,若非六国都是一群猪队友,在他的合纵之术下,秦国差点就被困死了,哪里还有后来的大秦帝国,

  而张仪也不遑多让,被秦惠文王拜相封君,立于百官之首,风头一时无两,同门交锋,他的连横之道更是胜了苏秦一筹,笑到了最后,

  二人的胜负,刘备是不敢说置评的,苏秦输在时不与我和队友不给力,张仪胜在无孔不入,眼界老辣,

  尽管二人最终的下场尽皆凄凉,但这片天宇下的风云,都曾因他们变幻涌动过,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听得刘备的恭维,徐庶谦逊的回道,“侯爷过誉了,徐庶愧不敢当”

  “元直不必谦逊,我刘备是甚少夸人的”,刘备说着,目光一转,趁势又问道,“纵横家奇人辈出,这一代合纵之术修习者乃是元直,那连横之道又是何人得传?”

  徐庶看破了他的小心思,却也不在意,回道,“我师弟出身颍川,名唤郭嘉,郭奉孝,他虽不过是一少年,但一身鬼谋,庶自愧弗如”

  刘备听得这话,如遭雷劈,郭嘉这就出世了?还师出纵横一脉?

  不过静下心想来,这也并不是不可能,

  鬼才郭嘉的师承,一直都不为人所知,虽出身寒门,但其智却是位于三国最巅,堪称恐怖,

  因而才有了那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千古名言,

  只是,

  郭嘉如今至多不过十四五岁吧,就这么牛批了?这小子莫不是开了外挂?

  还有……

  刘备目光盯向徐庶,

  若两人是同门,相互间知根知底,对彼此的能力也是知之甚深,

  他有理由怀疑,徐庶之所以会被老曹强抢,恐怕是郭嘉的遗计所为,

  这事在如今看来,可能性不是一般的高啊!

  细数老曹一生,能引得他不惜强抢的臣属,好像也只有徐庶一人了。

  艹,

  想到这里,刘备心里不由暗骂了一声,

  他敢保证,自己在原来的轨迹中,绝逼是被老曹和郭嘉坑了,

  郭嘉病故,对于自己的同门师兄,必然是担忧忌惮的,若是其才完全被刘备所用,对于曹营的威胁,那无疑是恐怖的,

  所以,

  以老曹惜才的德行,遗计强取徐庶,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就算徐庶最终不为曹操所用,那也不能为刘备大用。

  想明白这些,刘备心里对郭嘉的怨念顷刻满满,劳资好想拍死这个小破孩,

  他这边遐思翻飞,徐庶看了看天色后,拱手作别,“侯爷,徐庶该告辞了”

  刘备回过神,心下有些不舍,径直开口道,“元直,我们可还能再见?”

  徐庶听懂了他的意思,意味深长的一笑,并不立即作答,而是道,“侯爷麾下已有陈公台了”

  他的言外之意,刘备也听懂了,抱拳一礼,道:“公台之智在于内,可谋四海,可本侯之志,遍达八荒”

  “八荒?”,徐庶瞳孔一窒,再看向刘备的目光,已然不同了,“侯爷志存高远,我们~当有再见之日”

  虽未明言,但态度却已表明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