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同门不同心

第(1/2)页

许镇远看了看杜谨,笑着说:“子城是杜先生的孙子,从小耳濡目染,学到的东西比我们都要多,他来不来听,没关系,开始吧。”

        常大柱一声令下,原来坐在地上的徒弟们身子打了个转儿,不知怎的就站了起来。

        随后整整齐齐来了一套拳脚,喊声震天,士气高昂。

        这套拳看得梅尧有几分激动,后悔自己没练过功夫。

        杜谨坐在太师椅上,捋着稀疏的白胡子,面带微笑,从容不迫,他的眼里散发出一丝赞许,一丝希望。

        练完一套拳脚,众徒坐下。

        许镇远走到前台,说:“今天我们请来杜老先生给大家授课,意在帮助你们开悟内心。

        我们练武之人,总被人看不起,人家觉得咱们就是打把式卖艺的,靠拳头吃饭。

        在过去,一身功夫行走江湖,勉强可以混个饱肚子。

        现在呢?光有拳脚功夫不行了,一把小小的短枪,一颗子弹,就能要了你的小命。

        如今这世道,不仅要有强健的身体,更要有,要有……就是要会想事,而读书人是最会想事的。

        所以,我们今天请来了杜先生。大家好好听,好好记,下去之后好好学,好好练。”

        梅尧坐在众徒的侧翼,他从内心对许镇远有几分佩服,这个武者不一般。

        许镇远走到台下,常大柱马上搬了一把椅子给师傅坐下。

        这时,武馆大门开了,杜子城跑了进来。

        他先向师傅行了礼,又看看台上了爷爷,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常大柱给他一个眼色,他赶快找了一个位置自觉地坐下了。

        “孩子们……”

        杜谨刚开口说了三个字,就听到后院传来女子地声音:“谁来了,谁来了,看看去去。”

        梅尧朝门洞里一看,一个身着旗袍的胖女子走了过来。

        是许如兰,他见过的。

        “哇,哪里来的仙人啊,你看那胡子像不像太白金星?”许如兰指着台上的杜谨对身边的丫鬟说道。

        许镇远板着脸喝道:“兰儿,下去。”

        许如兰噘着嘴,说:“爹,我听听有啥不行吗?”

        许镇远道:“那就赶快坐下,安静些。”

        常大柱很有眼色,马上又搬来一把椅子,放在许镇远的身后。许如兰扭搭扭搭地走过去,坐下。

        杜谨开讲了,他能讲些什么呢?当然就是儒家那套仁义礼智信。

        他主要表达的意思,就像孔子感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一样,对当下的世道颇为不满。

        民国了,要剪辫子,他藏了好几年,直到现在,还留着,谁要是想剪下他的辫子,他宁愿把他的头一块让人剪了去。

        武馆的徒弟都是没念过书的人,老先生讲课又很古板,听得人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讲完了,老先生还不忘赞扬几句自己的弟子梅尧。他让梅尧上台也讲几句。

        梅尧没有准备,但对师傅的要求也不敢违抗。

        他走上前台,学着武者的样子抱拳,说:

        “在下梅尧,鹿鸣书院的书生。刚才先生所讲,我觉得甚为有理。

        如果让我讲点真实的情况,就拿咱碧云镇来说吧。

        碧云镇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数百年来都是繁荣兴盛,只是到了近十年才开始衰败,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人都求新,求变,把老祖宗的传统都丢了,所以才导致如今的局面。

        要想让碧云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