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路见不平

第(1/2)页

梅家位于碧云镇北,长丰书店在镇南,每次往返,都要穿过整条长长的主街道。

        梅家的马车不紧不慢地往北移动,马蹄敲打着石头路面,发出“哒哒”的声音。

        车内,梅尧还在翻看着从长丰书店顺手划来的《牡丹亭》。

        梅一剑两眼微闭,养神静气。

        马车驶过顺安码头的时候,车外传来熟悉的船工的吆喝声。

        梅尧的心思又转到了韩雪妮身上。

        他放下书,挑起窗帘向外看去。

        码头上人来人往,有挑着担子下船的,有背着包袱拉着孩子上船的。

        有坐在河边的台阶上喝酒的,还有些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站在岸边有意无意卖弄风骚的。

        梅尧想起常小树说的话,戏班子可能去了黄江县城。

        他真想跳下马车,登上那发往县城的大船,他要去找戏班子,想再看一看那位魂牵梦绕的“榴花”姑娘。

        然而,他心里清楚,有母亲看着,他什么都做不了。

        只有摆脱母亲的控制,才能真正成人。要想从男孩子成长为男子汉,这一步就必须迈出去。

        他想好了,今晚做好准备,明天起个大早,趁全家人还没起床,他就登上去县城的大船。

        他不会对任何人说,也不再怕母亲的斥责。

        为了心中的女子,他要豁出去,做一两件让他人看得见、看得起的事。

        他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

        梅一剑心情复杂,对于这个儿子,她是怒其不争。

        她觉得小尧虽然也懂诗书,做个末流文人似乎是没问题的,

        可是现在是什么世道,是乱世,清王朝被推翻十几年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这样的世道凭着会念几本古书,想活下去,活得好,不行。

        人必须在大风大浪中去冲,去闯,去拼命,才有机会。

        尤其是男子汉,更不能安享于暂时的太平日子。

        三女儿梅珊从武昌回来之后,谈了一些外界的形势,梅一剑已经预感到暴风骤雨就要来了。

        在梅家,这个不懂事的小尧,一点敏感性都没有。

        他就像活在温柔乡里的贾宝玉,非得要等到抄家败族才能清醒。

        而到那时,他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敢做,恐怕连贾宝玉那种出家的勇气都没有。

        这可怎么办呢?

        刚才,她去找卢老板提亲,想让卢向安把女儿嫁给梅尧,即使现在不嫁,定下亲事也行。

        可是,未能谈成。

        卢向安用一大堆托词将这事软绵绵地挡了回来。

        下一个目标又要去哪里找呢?总不能为了哄老太爷,把镇远武馆的小姐订下来吧。

        马车驶过了顺安场,进入芙蓉街。

        这条街道较宽,是碧云镇最繁华的街市。酒楼、商号、妓院、茶馆,应有尽有。

        这时,车外突然传来一声凄惨的叫声:“哎呦……”

        梅一剑睁开眼睛,身子却没有动。

        梅尧放下书,侧耳倾听。外面又没有了声音。

        梅一剑闭上眼睛,梅尧刚把目光再次投向书本上的插画,车外又传来惨叫和骂声。

        紧接着,车身剧烈地晃动,可能是拉车的马受惊了。

        “余……。”车夫在用劲控制着马车。

        马车停了下来。

        梅尧从车前方的帘子探出头去问:“怎么回事?”

        “少爷,没事,没事,您坐好。”

        梅尧看到,马车前方的街道上,坐着一个衣衫破旧、披头散发的少年,他的怀里包着一个紫色的长条形布袋。

        一个身着黑色短卦,头戴瓜皮帽的壮汉手持鞭子,连续抽打着地上的少年。

        “住手!”梅尧大喝一声。

        壮汉停下手中的鞭子,扶了一下因用力过猛而震歪了的帽子,对梅尧说:

        “这位爷,你就别管闲事,我在教训这不懂事的乞丐。”

        梅尧一抬头,看到侧上方的楼檐下挂着一个牌匾:“春花楼”。

        他顿时明白了些什么。

        这是烟花柳绿之地,没钱是不能进去的。

        这个少年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人,既没有钱,还想吃腥,难怪被人赶出来,还要挨打。

        “行了,他已经成这样了,就不要再打了。”

        梅尧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块银元,扔给了那壮汉。

        壮汉接了银元,乐呵呵地说:“谢谢这位爷,好,我不打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