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不跪明堂天子

第(1/2)页

作者有话要说:</br>这章有一长串古诗词,可以点过哒~

        重头戏是楚还淳的殿试,嘻嘻嘻~~~

        好为人师像是楚归荑的天性,她将空酒壶塞到穆武胸前,袖子一抹嘴巴,就开始了——

        “……

        冤有头债有主,自古以来,复仇,深入人心,因果报应之说,简直快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众人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十年磨成一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如今将它取出,给您一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贾岛的《剑客》,妄自杀人,不尊国法,不可;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杞梁死后,他的妻子在梁山脚下哭泣,梁山为她的一片至诚所感动,梁山为之倒倾。只要是一往情深,至诚一片,金石都会为之打开。东海有勇妇,怎么会惭愧不如苏子卿呢?她向越女学剑,腾奔若流星。她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夫报仇,即使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连苍天都被她的真情所感动了。她身手不凡,十步两躞跃,三呼一交兵。她粲然明大义。北海的李邕,把她的事迹奏到朝廷。天子免去了她杀人的罪过,把她作为烈妇的典型给予表彰,并以她来警明风俗,使她的美名远播。她名在烈女籍里,彪炳史册,已很光荣了。淳于意之所以能免诏狱,是因为他的幼女淳于缇萦毅然随父西去京师,上书汉文帝,痛切陈述父亲廉平无罪,自己愿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动,宽免了淳于意,并且自此废除了肉刑。如果十个儿子都没有出息,那还不如一个女英。豫让为报智氏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智氏的仇人赵襄子,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他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要离谋杀庆忌,向来是被壮夫所轻视的。要离的妻子和孩子是无辜的,焚烧他们的尸体是为了买虚的声名。怎么能够与东海勇妇相比呢,为夫报仇成功了,而且还宣扬了自己的美名!)

        李白笔下的东海勇妇,复仇杀人,不顾国法居然免罪,亦是如此,不可!”

        “……公子……”穆武平素就喜欢看《神州录》这一奇作,眼下好像遇到懂行的了,“那公子还有何高见?”

        楚归荑染上了些许醉意,竟然捏住穆武的脸,将他小麦色的脸捏得甚是可爱,接着道:

        “这民间的复仇行为既反映了社会的不平,也反映着民众对法律的失望……司法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是民众有苦无处诉、有冤无法伸……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报仇雪恨……此乃国之弊政!”

        “律法维护秩序,甚少维护公平,公子将来如何为官?今年可……”穆武第一问原是脱口而出的,但又顾念起别的,便止住了。

        怕是觉得会让眼前人觉得不对,便又接着说了起来,“公人见钱,如苍蝇见血……任你官清如水,难逃吏滑如油……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百姓苦,而寄情于文章,世事不可逃,国积弊已深,不可不理文章所表民之哀嚎……”

        “穆武,我叫楚还淳。”

        突如其来却又不紧不慢,楚归荑就这样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穆武先是一愣,慌忙道:“楚……楚家姑姑,年已及笄,尚未字人……”

        “还淳,是我的字~”楚归荑塞给穆武一壶酒,接着道:

        “当日我向沈怀瑾说我的字,原是想让他唤我还淳的,可他……以为女子的字就是用于婚姻嫁娶,不可用在官场世道……”

        “那还淳……”

        “我爹爹常常称赞你,我看来你也确是不错……穆武,我希望我们皆多有一分理知,能够解去爱与憎的缠缚……”楚归荑说着,两壶酒就已然相撞,“穆武就是一个有理知之人~”

        “还淳,是个不凡之人~”穆武酒壶又挨上来,酒响一声。

        酒酣翰林楼,“十街探花”楚还淳与“烽火三里”穆少将,为后世史书添了风流一笔……

        ……

        楚归荑一个人醉醺醺地回到自己的宅院,陶培之已然是等得都快要与周公宴饮了。

        “陶太傅?”楚归荑先是一愣,再是可怜巴巴地唤了一声“太傅~”再走进,陶培之却是被楚归荑一身酒气给熏醒的。

        一睁眼,见楚归荑一副乖巧模样,想要责怪,也不知从何说起了,“两日后殿试,我来教教你……”

        初见之下没有多余话语,安排与命令便已妥妥当当。

        接连两日,楚归荑都被陶太傅钳制住了。

        陶太傅称病告假,无人知晓陶太傅在给楚归荑恶补。

        回到这天晚上,穆武扛着穆二郎浑身酒气地回到家,穆老将军居然早就在门口等待了。

        “爷爷~”

        “嗯,把二郎安置好就来书房找我。”

        穆武觉得自己爷爷神色有些不对,但还是安置好了穆二郎,清理了一下身上的酒味儿就来到了书房。

        果不其然,气氛的的确确是有些沉重的,不仅穆老将军在,自己的父亲母亲也在。

        行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