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亡国第一百四十七天

第(2/2)页

眼间的阴霾和戾气一层层淡去,似一捧即将融化的新雪:“那我得更加庆幸杀了你。”

        这样的人生在北戎,才是中原最大的威胁。

        “是。”喀丹说:“不过你会比我先死。”

        刀口刺入胸膛的时候,沈彦之其实没觉得有多痛,倒在地上时血慢慢从胸腔涌出,湿濡了身下的地砖,他只是出神地看着漫天飞雪。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不过再不会像从前一样沉甸甸压在心头让他喘不过气了。

        好大的雪。

        这一生的污垢,要是也被这场雪埋没就好了。

        他想干干净净去见故人。

        鹿门终究是失守了,城内残余守军在谢驰和安元青两相配合之下,总算是尽数撤出,没叫北戎人坑杀。

        安元青和陈军残军那边的将领算是旧识,外敌当前,整个大楚仅剩的也只有前楚这股势力了,对方将领当机立断投向前楚。

        只是鹿门因年迈或病痛没有选择背井离乡逃亡的老弱妇孺,却全叫北戎人泄愤屠了。

        消息传到紫荆关,饶是早对北戎人的凶残有所耳闻,群臣依旧惊骇哗然。

        雷州谢家军和安元青带领的江淮军按原计划拉着北戎军满山跑时,也遭遇了变故。

        北戎军将整个鹿门抢杀一空后,砍下抵御他们的楚人兵卒的头颅,挂在战车旌旗上用来震慑楚军,沈彦之的尸体,更是直接被挂在了对方帅旗上。

        楚军将士们哪里见过这样的打法,两军交锋,兵戈尚未挥到彼此身上,对方就用这样的方法消磨了他们的士气。

        年纪小的兵卒想起挂在对方战车旌旗上的那一颗颗血淋淋的头颅,吓得半夜梦魇大哭的记都有。

        在山地围杀北戎军不顺,等北戎大军抵达紫荆关时,依旧是浩浩荡荡十余万人马。

        北戎人攻城时,依旧是把那一颗颗楚人将士的头颅当装饰一般挂满了旌旗和战车,秦筝头一回上城楼观战时,吐得几乎只剩胆汁。

        她不是第一次亲临战场,但绝对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血腥残暴的战场。

        楚臣中往日跟沈彦之最不对付的大臣,望着被挂在对方帅旗上的那具尸体,都痛斥北戎猪狗不如。

        秦筝不知道是城楼上风太大,还是呕吐带来的生理反应,亦或者是想起了原书中太子妃被鞭尸的下场,她看到北戎帅旗下方那袭金红的官袍,眼眶有些发涩,叫寒风一吹,只剩眼角一道淡得几乎看不见的水痕。

        “让弓箭手把尸身射下来。”她听见自己这样吩咐。

        登城楼观战的官员都无异议。

        沈彦之纵有千错万错,他也没像李信之辈勾结外敌,相反,他带兵在鹿门做局迎敌,如今尸身叫人挂在帅旗上,这不仅是恐吓楚军,也是所有楚人的屈辱。

        北戎人想用这样的方式,击垮他们的士气。

        擅箭术的将领很快都被人寻了过来,但对方的帅旗竖在弓箭射程之外的高台上,普通弓箭射不到那么远,床弩又太过笨重,隔着数十丈的距离,没法精确瞄准那一根拇指粗的绳索。

        北戎人就在楚军低迷的士气和恐慌中,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城,昼夜不息。

        为了挽回几分士气,秦筝只得命人把紫荆关附近一座武帝庙里的武帝雕像搬到了城楼上。

        武嘉帝武神之名在大楚流传了数百年,三百年前也曾打得北戎百年不敢度乌梢河,有了这尊坚石雕像,将士们面对北戎那边的挂人头恐吓时,心中的恐惧才少了几分。

        但这场守城战依旧打得极其艰难,秦筝也是在这场守城战中才亲眼见识到,原来城墙真的是可以被投石车投来的滚石砸塌的。

        好在紫荆关城防坚固,北戎人用投石车砸了一整晚,也只是砸塌了上方城楼的一个小角。

        不过这并不容乐观,关外多山麓,没有现成的石块了,北戎人专门成立了小队去山上开挖石块。

        攻城的云梯也是烧毁一架又有新的搭上来,北戎人不断从山林里伐木砍竹,制作这些攻城用具,一开始她们还能用火油浇在云梯上,用火攻。

        但到了后面,紫荆关内火油都快告罄。

        北戎人却靠着伐木砍竹制出的攻城用具,继续攻城。

        这场仗打到最后,基本上拼尽一切资源死耗。

        秦筝谨记着楚承稷在信中教她的车轮战术,对方昼夜不歇时,她们这边也要昼夜不息地应战,但不是所有人都跟着一起死守,她们也需要分出几波人来轮换。

        秦筝把城内将士分为两批,交替对付北戎人,未免意外,白日里应对北戎人的将领是安元青和王彪,晚上则由董成和谢驰一起守城。

        杨毅则一直跟在她身边,随时听候她差遣。

        秦筝交代底下的将军谋臣们到了换岗时辰要好生歇息养足精神,自己却是一个好觉都没睡过。

        紫荆关城楼下方的尸体,已经堆积成一座小山,遍地箭翎,几乎寻不到下脚的地方。她从最初看到北戎人挂在战车旌旗上的人头都呕吐不止,到现在看到城楼上被砍成两截的将士也习以为常。

        每次登上城楼,秦筝都在数这是第几天。

        她从来没有哪一段时日,能这般深刻的体会到何为度日如年。

        渐渐地,紫荆关内的箭都快不够用了,江淮能送来的兵器也全送来了,仍是堵不住这场大战的缺口。

        为了在北戎下次攻城时还有足够的箭在射程内压制,又不敢让北戎那边知道她们已经缺箭,秦记筝只能让人在半夜用吊篮放人下城楼,从那些插满箭翎的尸体上偷偷取回羽箭。

        北戎那边也面临了新的困境,他们此次南下所带的粮草本就不多,原计划是打到哪儿抢到哪儿,但如今在紫荆关受阻,已远远超出了他们计划直取中原的时日,粮草自然也告罄。

        不过他们补给粮草的方式,更加成了无数楚军将士的噩梦。

        北戎人直接在战场上架起锅,把积雪煮化了,从死人堆里拖出穿楚军军服的将士,如同烹饪猪狗一般扔进锅里洗刷宰割。

        守紫荆关的第五天,秦筝又一次在城楼上吐得胆汁都不剩,随行的文官吐得昏厥的都有,城楼上的将士们个个亦是面如土色。

        秦筝知道这是北戎人击垮她们军心的方式,自那以后,关内逃兵日益增多,安元青以铁血手段斩杀了数十名逃兵,都没能刹住这股逃兵之风,底下的没逃的将士们也是面如菜色。

        北戎人吃人肉,就地架锅烹煮同袍的消息已经在军中传开了,北戎人在小卒们眼中,已然成了比洪水猛兽还可怕的怪物。

        秦筝自己回去都梦魇连连,险些一病不起,听说了逃兵之风,还是强撑着病体盛装出现在众将士面前。

        她这时候盛装不是怕丑,而是她已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她需要让楚军将士们看到她衣着华美、雍容从容的样子。

        将士们只有看到她都没慌乱,才不会人云亦云地恐慌。

        艳丽的口脂遮住了秦筝在病中寡淡的唇色,她头戴金玉步摇,用金线绣满繁复图纹的披帛和裙摆长长地拖曳在身后结着冰霜的青石板地砖上,明红又艳烈,像是喷薄而出的旭日。

        底下的楚军将士们列成无数个整齐的方阵,静默站在这飘雪的天地间,一瞬不瞬望着高台上的太子妃。

        “大楚的将士们,强敌就守在关外,本宫知道此战艰辛,可北戎蛮族屠我百姓,食我同袍,此仇不共戴天!若是你们都惧怕溃逃了,这紫荆关还有谁人来守?是关内你们那手无寸铁的老父老母?还是连兵戈都提不动的幼弟幼妹、褓中稚子?今日蛮族杀的食的是你们的同袍,他日就不会是你们的妻儿老母?”

        秦筝一句句喝问,眼眶渐红:“决不可让蛮贼入关!”

        年纪小的将士叫秦筝说得直抹泪,年长久经沙场的亦是一脸沉痛。

        “不让蛮贼入关!”

        军阵中有兵卒举起长戈大声附和秦筝。

        一开始只有寥寥数人,慢慢的,一同举兵刃大喊的人多了起来,直至所有军阵的将士都在呐喊大吼:

        “不让蛮贼入关!”

        声音响遏行云,一眼望去,长戈上绑着的红缨几乎在寒风中连成一块猩红的绸布,又似萦绕在旭日周围的红霞。

        远处谢驰、安元青等一众将领看着高台上的秦筝,眼中也浮现钦佩之色。

        经秦筝这么一动员,逃兵之风总算是刹住了。

        但和北戎的这场硬仗,还是得用人头堆上去打。

        守关的第八天,秦筝命人抬上城楼的武嘉帝石像叫北戎人用投石车投掷的滚石砸了个粉碎,坚守多日的城门也被撞车撞得残破不堪,再也支撑不下去。

        秦筝在内城楼耳房同陆则等一众谋臣共商接下来如何打,听见外城楼那边传来的震天大响,以及北戎人野蛮的呼啸声时,所有人都怔了一会儿,随即面露灰败之色。

        紫荆关终究是守不住了。

        “太子妃娘娘……”前来报信的兵卒连滚带爬跌进耳房。

        秦筝脸上已说不清是麻木还是平静,问那兵卒:“城门破了?”

        兵卒狼狈点头,“董将军和王将军正在带人堵城门的缺口,安将军还在城楼上指挥,谢小侯爷已集结谢家铁骑欲和北戎正面打,安将军让杨将记军先护送太子妃娘娘离开。”

        陆则也怕秦筝落到北戎人手中,劝道:“娘娘,您先走。”

        秦筝起身时就觉有些眩晕,她已记不清自己多久没合过眼了,脑子里一片混沌,瞧见众人焦急的脸色,她撑着书案只顺着陆则的话说了句:“好。”

        紫荆关再往南撤,还能做挡的大型城池就只有汴京了。

        她能退,最后留下来守关的将士们又往哪里退?关内那些百姓又往哪里退?

        秦筝被楼燕和白鹭扶着走出内城楼时,听着前方外城楼传来的震天杀吼声,回望内城楼后方寂静的街道屋舍,悲从中来,掩面而泣。

        随行的官员见她这般,知道她是悲这国运山河,悲这天下百姓,不禁也跟着老泪纵横。

        宋鹤卿更是望天悲哭道:“武帝陛下,您睁眼看看这大楚吧!”

        “呜——”

        “呜呜——”

        宋鹤卿哭嚎声刚落,几道低沉而厚重的角声透过所有厮杀声传入城内,秦筝和所有官员都是一怔。

        地面震颤得如同地动一般,内城楼飞檐上都簌簌直往下掉灰渣。

        宋鹤卿有过在青州守城见楚承稷带兵杀回来的经历,见此情形,激动得语无伦次:“殿下……一定是殿下赶来了!武帝陛下醒灵了!”

        宋鹤卿朝天跪拜:“武帝陛下佑我大楚啊!”

        其余官员连忙也跟着宋鹤卿跪拜,秦筝却是直接朝着外城楼那边跑去。

        还没上城墙,她就已听见震天的欢呼声,心中一时间被狂喜淹没,眼泪抑制不住地往外流。

        他终于赶回来了!

        王彪和谢驰已经带着集结好的军队从城门冲了出去,靠近城楼的北戎军被杀退,这会儿城楼上倒是安全了。

        秦筝由杨毅带兵领着登上外城城楼,入目便是下方黑压压一片混战的人群。

        楚承稷的军队很好认,紫荆关守军和北戎人的军队苦战数日,早已精疲力竭,他带回的八万大军,是一路听着北戎屠戮妇孺、食楚军同袍赶来的复仇之师!

        低沉的牛角声一声连着一声紧迫响起,王彪和谢驰带兵把分散在城楼四周的北戎兵卒往中间赶。

        而在最后方,八万大军的队伍还没法在这片天地视野所及的地方完全展开,打头阵的骑兵阵似一个尖锥,强势扎入北戎军后方,将北戎人的队伍往两边撕扯,口子约拉越大。

        随着紧跟在骑兵队伍后边的步兵阵也出现在天地交界的旷野处,秦筝在城楼上才看清,楚承稷带回的这八万将士,是呈巨大的扇阵刺入北戎军后方的。

        楚承稷所率的骑兵队,就是扇阵的三角尖,锐利无比,所向披靡。

        骑兵阵一旦扎入敌腹,后边的步兵阵将缺口越撑越大,最后生生将北戎军分为了两部分,骑兵阵把对方的阵型冲散了,再由步兵阵围过去绞杀,配合得天衣无缝。

        北戎军在最疲敝的时候对上这样一支对他们满是仇恨的军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那一颗颗挂在北戎战车上的头颅,无一不成了对这支楚军心中仇恨的催化剂。

        北戎人想用这样的方式催生出他们心中的恐惧,却不知也能催生出最极致的仇恨,并且这样的仇恨之火,远远胜过了恐惧。

        楚军将士们个个杀红了眼,这一刻,每一个先前在这片土地上死去的楚军将士,每一个被北戎人斩首挂到战车旌旗上的头颅,都是他们的至亲。

        唯有杀戮和鲜血,方可缓解心胸冲天的恨意和怒火。

        楚承稷一路冲杀至北戎军腹地,北戎的休屠王、左右鹿蠡(li,四声)王先后叫他斩于马下。

        高竖于军阵中央碗口粗的帅旗旗杆也叫楚承稷一戟劈断,沈彦之的尸首跟着一起坠下时,他没让尸记首直接砸地上,用戟柄接下后,撂到了一旁侧翻的战车上。

        帅旗被砍倒,北戎军更是成了一群无头苍蝇,在军阵中乱撞,毫无章法可言。

        老单于在楼车上观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