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外出听书,科举之事

第(1/2)页

京城书院以国子监闻名,  但要上国子监门槛太高,风雅书院、  天山书院、萧山书院都是仅次于国子监的学堂。

        上面的这些人都是每个书院的杰出代表学生,几  乎每年科举都能看到以上书院的学生。  不少人为了给子弟博出个仕途,  散尽家财只为夺得京城几大书院的入学名额,  寒门难出贵子也是这么来的。地方的教育资源远远比不上京城,  而有些人一出生就落在了起跑线的远远之外。

        每年科举取士不过三百余人,  虽说每年各个城县间也有秋试,  每城池可取士百名,  但地方取士只能由本地户口的学子报考,通过后也只能担任地方芝麻小官,  真正有抱负和才学的人自然不想要拘泥于此。  想要当大官,就要考科举

        每年几万十几万的学子竞争激烈,  能上皇榜者可谓光宗耀祖,  而且是眼下国泰民安,皇上重用新官,  有点钱的人都知道给孩子上个好学堂。说书先生笑了笑,  “莫凌卿是风雅书院最出名的学子,  屡次学堂年试均为第一,[  听闻墨老还曾指导了他一年的学习,  的确是有可能角逐前三甲之名,至于断阅白和沈清容,  断阅白虽出自天山书院,  可却是赵丞相一母同胞的妹妹之子,  赵丞相历年来皆是考官,在文章方面颇有造诣,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能说出个一二来,  断阅白在科举考试上有明显的优势。”

        “至于萧山书院的沈清容,那更不必说了,  家世虽不及熙青云,其祖父沈萧山沈太傅,  萧山书院就是他创立起来的,其父是正三品都察御使,家里面有不少文官,  眼界和才识也不比他人要差。”

        这科举取士虽说以才学考试成绩高低论官,  但是你看看,这其中的弯弯道道一个也没少。  有些人刚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甚至不费吹灰之力,  只要家族萌阴就能仕途直上。

        “这几个人里面就莫凌卿算得上比较‘寒门’  吧。”底下有个老头自嘲一笑。  旁侧一个蓝衣少年轻轻撇了撇嘴巴,  “莫凌卿虽比不得其他三位的出身,  但好歹家里面是经商的,可不缺钱,  要不然怎么能在这京城买下宅子,生意听说都做到了海外那边,  他可真不算‘寒门’子弟。”

        "古今以来,  士农工商,商本为末,  若不是陛下仁慈减免商人赋税,  又许商人之子科举做官,  怕莫凌卿也走不到这京城书院。”老头微微眯起来眼睛。说书先生朝后面的人看了看,少顷,  几个人抬着一大堆小册子上台。  说书先生笑了笑,“各位客官,  这是今年听云楼整理出来的京城各大才子名单,共一百名,以才学为主要衡量,  综合做了个排名一本售价三两银子,今日一共三百本百本,  先到先得。”  说那么多话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卖书,  听云楼今年能不能大赚一笔,就看今天了。

        “三两银子一本书,你怎么不去抢呀!”  有个人叫道。  说书先生却还是笑意盈盈的,“客官,  为了整理出来这本小册子,  听云楼可是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去打听,  大家想必也都知道听云楼的信誉,三两银子买一本,绝对不亏钱。  “  赚的就是这份快钱,楼上楼下包厢,在场  的和不在场的,有多少非富即贵之人,  掌柜的又不是不知道,  还在意这三两银子的洒洒水吗

        “别说了,先给我来三本。”  身为小厮听到只有三百本,  看到旁侧仆从已经开始摆摊卖了起来,  有些担心抢不到。

        这次出来主家给了他五十两的银子支配,  告诉他一定要带回去消息,  这不到十两的银子又算得了什么刚好老爷、小姐们、主母各一本,  他知道这是主家为了挑选小姐们夫婿而挑选人才。

        “我也要三本!“

        “这里要一本!“

        “拿给我两本!

        有小厮开了个头,  剩下的那些人都争先恐后地买着本子。  楼上包厢内,  钟延玉和景孤寒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暗卫也带来一本折子递上给皇后,  “这是方才听云楼售卖的本子。”钟延玉拿过来翻了翻,  “听云楼也是皇商那边的吧,  这排名你写的吗”  他抬眸看向旁侧喝着茶水的景孤寒。

        景孤寒摇了摇头,“是听云楼主事的排的,  而且朕还没有这么闲,  这点事情都要亲历亲为的话,  底下些人留来干什么”他想伸出手搂搂青年,  却忘记了两个人的中间还夹小奶外,这一抱,  就搂到了吃着茶点的勾崽。

        “你干什么呀”勾崽抬起头看向景孤寒,  嘴边还残留着茶点的糕渣,  小爪子还捏着一块茶点呢。大人干饭一点都不专心,哪像是他呀,  这么努力干饭的崽崽可不多见了,  狗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