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必要为万万人之上

第(1/2)页

  殿内陷入死寂。

  陈叔达所请,理由虽然不充分,但是却直指人心,他仿佛看透圣人心中的犹疑不定。

  太子、齐王,有心反驳,可却没法自证。而且因为李渊先前的敲打,李建成觉得父皇已经在怀疑他,他实在不敢说什么‘我是清白的,愿意接受调查’。

  窦抗已经拒绝陈叔达提议,这个时候也不好不知羞耻的直接站在太子那一边。

  他还是要脸的。

  裴寂则是很聪明,直接反对。因为他很清楚圣人现在不想去追究这件事情,当初能稳定出征归来的三军将士,已经让圣人提心吊胆了一阵,现在又怎会旧事重提,再掀波澜呢。

  至于裴矩、萧瑀,仿佛局外人,不赞同也不反对。他们都是聪明人,对于太子和秦王之间的恩怨心知肚明,虽然心中怀疑,但是圣人不想追究的态度,他们还是能够觉察的,因此也不想附和陈叔达。

  更关键的是,他们也清楚,秦王已死,若是得罪太子,  实在太过不智。

  而且,他们又不是秦王的人,  何必给自己找麻烦。

  杨恭仁则完全以楚王马首是瞻,  楚王不表态,  他自然也不会跟着说废话。

  其他的柴绍、赵慈景等人自然也不敢在这件事情上发表意见。他们又不傻,不会为了给死人讨公道,  得罪太子。

  李渊看向太子,“陈相所言,你有什么话说?”

  “父皇,  儿臣虽然以往和二弟多有争执,但是后来已然幡然醒悟,岂敢谋害手足兄弟,儿臣比谁都想救下二弟,  还请父皇相信儿臣呜呜呜........”

  李建成一边说,一边哭诉自己的忠心,声泪俱下。

  窦抗默默低头,  他作为当时随军支援并州的人,  自然非常清楚太子当时的态度。

  可是,秦王已死,他要为窦氏考虑。

  虽然窦威让他静观其变严阵以待,  可是他却觉得时不我待。就算能给秦王讨回公道,  那又如何?

  失去秦王,  窦氏的支持毫无意义。得罪太子,是给窦氏未来找麻烦。

  秦王已死,圣人难道还会杀了太子?

  “够了,  别哭了。”李渊被李建成哭的心烦,更是郁闷不已,还有难受痛苦。

  他想彻查,  但是理智告诉他不能那么做。

  真要是查出来什么,他要怎么处理?

  旋即,  他看向李智云,“楚王,陈相所言,你以为如何?”

  李智云知道自己跑不掉,  老李怀疑太子和齐王他是清楚的,  现在二哥又死了,  自己必然会被老李问计。

  他一直在揣摩老李的态度,  现在已经有了头绪。如果老李真的怒不可遏,非常想要找到秦王战败原因,甚至是笃定太子害死秦王,那么他早就动手彻查,不会等到现在,由陈叔达提起。

  再加上那日返回长安时,李叔良的意思,以及后来杜如晦告诉自己李道玄来到大营的目的,他已明白。

  老李是想要稳定,并不想铲除太子和齐王,为秦王报仇。

  换而言之,老李心里怀疑太子和齐王,但是他却不想要真相,他想要稳定。

  想到这里,李智云拱手悲怆道:“昔年,儿臣幼时,乃太子大哥与平阳阿姊照顾,二哥、三哥、四哥,教导儿臣习武练箭。三哥早夭,二哥故去,儿臣半夜做梦,泪湿双颊。”

  这是一句完全和现在所议之事毫无关系的回答。

  但是老李却浑身一震,整个人仿佛苍老几岁。

  楚王的意思,他已经明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