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代号穿山甲的陨落

第(1/2)页

说起来也是让人唏嘘,家住内陆某城市的张恪从小品学兼优,尤其热爱古今中外军政历史,而且对海军情有独钟。在一票同学中属于特立独行了,毕竟班里的男同学追网红的追网红,女同学追……追张恪的追张恪。而这小子倒好,他追各国海军装备发展史。成天捧着本《舰载武器》,对华夏国海军各主力舰艇参数,那真是如数家珍。

        张恪的高三大比之年,也是华倭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各大军事论坛和《舰载武器》都推出了相关专题。我们的小张同学更是课余时间完全沉浸其中,不知日月星移。

        1894年的华倭甲午战争,成为历史的分水岭,倭国从此一跃跻身为列强行列,而大清帝国却从此沦为备受欺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统治濒临崩溃,三十年洋务运动沦为笑柄。每每读到北洋海军血洒黄海,读到那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张恪总是心潮涌动而不能自已。

        “老子不读大学了,老子要上军校,海军的!”沉浸在悲壮中的小张拍案而起。

        六月飞火,注定是一个焦躁和期盼齐飞的特殊日子。刚下考场的张恪就被告知在某地任高官的父亲已经落马,身为某沿海地区经济强市二把手的张父在当地企业改制中还是没能敌过糖衣炮弹,为资本买办输送利益,流失国有资产若干,被愤怒的工人告到上级。面对这一群体事件,上级领导快刀斩乱麻,当即将张父下马以平息众怒。领导当然是英明中透着英明,神武中透着神武,雷厉风行中透着精明强干、出类拔萃、远瞩、明察秋毫……早早就看出张父实乃害群之马、国家蛀虫。从谈话到立案侦查再到公诉判决,短短的时间内就将张父送进监狱,判刑七年。

        稳过一本线的张恪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欲哭无泪,心目中为人刚毅、要求进步的父亲锒铛入狱,自己读海军工程大学政审失败。双重噩耗对从小作为家长嘴里“别人家孩子”的张恪打击巨大。捧得越高,摔得越狠,填报志愿的当天,在一众惋惜、不解、猜忌、嘲讽和幸灾乐祸的眼神里,年仅18岁的张恪浑浑噩噩的填报了个京城某大学历史专业便匆匆离校。早早的背起行囊,独自一人踏上求学之路。幼年失恃,自小受庇于复原军人出身的父亲羽翼之下的中二少年如今不得不踽踽独行,多少有些凄凉。

        四年寡淡光阴匆匆而过,期间已然变得讷口少言的张恪早已将原来那副豪情万丈的横联仔细收到行李深处。抽屉里倒是有本当年毕业时女班长匆匆忙忙硬塞他手里的硬壳笔记本,扉页赠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学毕业那天,大醉而归的张恪半夜醒来,在赠语旁工工整整的写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毕业之后,本就因文史类专业从业面极窄的张恪,更是因为政审原因,绝了进体制这条路。准备着是不是回老家哪个培训机构当个书法老师先混口饭吃,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年张父的老部下,已经高升到文体部某司任副司长的一位叔叔拉了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