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忍的总是女人呢?

第(2/2)页

认人了。桂美对丈夫的背叛十分生气,就立马离家出走去一个纺织厂做工,计划等自己安定下来就把孩子们也接走。当然,这次出走不久后就结束了,没有桂美的家一团乱,老三那儿子把自己给烫伤了,老二那女儿离家出走,丈夫就带着桂美生的俩双胞胎求桂美回家。当然,看在孩子的份上,桂美也就回家了。

        时间就这样过去,桂美老了,大儿子因为在日本时候被送去学厨艺,最后和一位日本小姐结婚生子定居日本,二女儿最后决定继承并用新的方式运营桂美和丈夫开的“霞飞之家”,三儿子自己开了公司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双胞胎兄妹大学毕业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而那个不省心的丈夫,这些年小赌小闹,也陪伴自己到了满头白发的年纪。儿女长大了,自己变老了,桂美的一生也就这么结束了。

        桂美的一生过得特别地符合大多数人一生要走的经历,去辛苦维持一个家庭,在家庭的摩擦中抗争后选择做妥协的那方,去为了养活一个家庭和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生活而殚精竭虑。尤其是桂美对好赌丈夫的妥协、对继女的讨好和在丈夫和前妻的三个孩子与自己的两个孩子间小心翼翼地平衡,以及对丈夫出轨后选择的原谅——这好像就是长辈所欣赏的那种,懂得秉持家和万事兴、知道宽容和退让的好女人的一生吧。而且桂美的结局,也像他们料想中的好女人的结局一样,儿女事业有成,自己子孙满堂。

        我觉得好是好,但感觉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一辈子都因为不肯割舍掉丈夫或是孩子而没有其他的生活可能、只能带着他们尽可能往好方向走。

        有些情节,也让我觉得女人特别可悲,影片的结尾,老二那女儿陪桂美散步,女儿问,“女人的事,你真的不怪爸爸了吗?”就是说桂美他丈夫出轨那事儿。当时桂美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反正夫妻嘛,总有一个要忍啊。女儿反驳,“为什么忍的总是女人呢?我总觉得你不该那么容忍爸爸的。”桂美笑着回答说,也许你对,不过,你总不会叫我现在离婚吧?

        我的想法有些像电影里老二那女儿,虽说作为女人我觉得我妈一半的人生里只有孩子,这太可悲了,都没有自己的人生。要是她当初选择在外打拼的话,那她会有一个更绚丽、精彩的人生吧。但作为我妈这么选择牺牲自己别的人生的受益者,我又不希望她在我的生命里缺席过多。也是,受益者应该禁言,不然总是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嫌疑的。

        今天的小赖:我家小胖子(我弟)最近的口头禅还挺有趣:“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应用场景一般是问两个零食要哪一个这样。我在想,好像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才是小孩子吧,虽说大人因为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可以在买a和买b之间选择ab都要,但是比起偶尔的“ab都要”,大人的世界里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多一个衡量的动作,无论他们在什么境况、做什么事、做什么选择都在衡量,难道不是吗?

        2020128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