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敢骂我权奸

第(1/2)页

王守仁出身名门,礼仪学得十分不错,岳父大人对他十分满意。两家原本就是亲上加亲,既然女儿都舍得给他,翁婿之间搞好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于是又出人、出钱、出力的小夫妻二人张罗好婚房酒宴,拜了天地。成了亲后又挽留着住了几天,一并连回门的礼也省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大人倒是廉洁的很。

        好在丈母娘看女婿年纪轻轻的便满腹经纶,并且还做了官。只要将来女儿能跟着他享受荣华富贵,于这些小节上,也不介意。

        待王大人吃拿卡要地领着媳妇回京时,老丈人还特地地准备了许多的土特产,满满的塞了几辆马车。

        一路舟车劳顿,王守仁终于功德圆满带着媳妇回到了北京。

        夫妻俩见完公婆,王守仁发现父亲的脸色似乎隐约藏着忧愁。询问之下,才知道自己走的这段时间,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来六部九卿为了除掉武宗皇帝朱厚照身边的宦官集团“八虎”,联名上奏弹劾。不料最后反而被刘瑾化解、反杀。

        内阁首辅谢迁被迫辞官致仕,监察院御史薄彦征、南京给事中戴宪等二十多人上书挽留,被刘瑾廷杖,一阵板子打下来,把戴宪当场活活打死。

        一番折腾下来,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王守仁闻知消息,怒气冲冠,回到书房提笔便上了一封奏折。

        王大人上午刚上了折子,下午在家闲着无事,便继续待在花园里格竹子。

        “格”竹子实在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一般人都受不了。好在我们王大人是二班的人,不管在别人眼中看来这是一件多么枯燥乏味,王大人却依然深情的盯着那枝不知名的竹子,因为他始终坚信“理”就在其中。

        不曾想“理”没有悟到,院子里突然闯进来一群如狼似虎的锦衣卫。

        锦衣卫的头头见了王大人,也不念昔日同事的情分,也不向他道一声:“新婚快乐,恭喜恭喜!”喝一声:“拿下!”

        铁链子往王守仁脖子上一套,拽着便走。

        突如其来的变故,登时把旁边打着哈欠、睡眼惺忪的仆人吓了一个激灵,当时就懵了。

        只听王大人嘶吼道:“你们干嘛?”

        锦衣卫的头头皮笑肉不笑的揶揄道:“王大人真是贵人健忘,您上的折子,里面的内容您还记得吧?刘总管已经拜读了,他老人家非常欣赏大人的文采,叫兄弟们带您过去交流交流心得!”

        由于刘瑾此时风头正茂,很多人的奏折上都只谈从宽处理,唯独我们王大人正义感爆棚,嫉恶如仇。不但上书要救人,还在奏章中颇有新意的给刘瑾一个响亮的称呼——权奸。

        刘瑾看完,气的一口气差点没有背过去,恨不得活劈了他,一阵咆哮这唤来锦衣卫要将王守仁逮捕下狱,不弄死他这事不算完。

        王华得知消息时,锦衣卫已经押着王守仁走远了。急的老爷子一阵捶胸顿足、呼天抢地,悔不该把时局告诉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兔崽子。

        哭归哭,儿子自然还是要救的。

        王华努力平复好情绪,坐着轿子里奔走相告、四处斡旋。

        刘瑾出身市井,泼皮无赖一个,说欣赏王大人的文采,鬼都不信。

        要怪就怪在当时众多上书者中,唯王大人言别人所不敢言,骂别人不敢骂,与万千俗人中,脱颖而出。所以,刘瑾对他也是特别的关照。

        王大人前脚刚一踏进东厂,后脚便被几个太监四平八稳的按倒在一条长凳子上。在刘瑾闪着嗜血光芒的注视下,一个肥壮的太监抡开膀子,照着王大人的屁股,一阵挥汗如雨。

        王大人倒也十分硬气,一连挨了四十多下,却依然咬紧牙关,吭都不吭一声。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刘太监总觉得不解气。心里面磨刀霍霍,捏着兰花指扯着公鸭似的嗓子,阴恻恻地怒骂:“你没有吃饭吗?打,狠狠地打!给咱家往死里打!”

        眼看着王大人屁股上一片血肉模糊,脸色比涂了蜡还白。忽见一个太监一路小跑地跑过来,对众人说道:“停手,快停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