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早朝

第(1/2)页

在燕绥之前,死后被追封的仁宗燕绪不算,陈国真正在位的有三位皇帝。

        如今中原地区天下两分,靖国踞西陈在其东。中土之外,北有草原南有汪洋。

        往上倒三百年,普天之下尽归靖国谢家所有。

        后来齐徐两家分靖,建立晏康二国。

        晏国四世而亡,几乎是不战而降,靖国遗脉取其江山兴复故国,并与康国开战旨在一统天下。当时康国皇帝徐霁御驾亲征,损伤一腿终身不良于行,到底守住了城池州县。

        或许是当年谋朝篡位的报应,齐徐二家人丁单薄。徐霁未至天命之年驾崩,其独子徐岱继承帝位后封了帝师燕池为陈王。陈王之妻乃是靖国将军之女,二人所生之子娶徐岱之姐。徐燕两家自此成为姻亲。

        后来皇帝绝嗣,长公主所生燕家之子先摄政后即位为陈国圣祖。圣祖生太宗,太宗迎娶靖国公主为后,所生高宗身负燕徐谢三家皇室血脉。

        高宗尚是景王时所娶之妻冯氏是民间女子,登基后为其空置后宫椒房独宠。

        冯氏出身平民却独得帝宠,陈国女子无不羡慕。但人生总难十全十美,冯氏婚后数年不孕,直至景王获封太子时才生下长子燕绪。其后又是多年没有动静,十年后再怀上燕绥,结果却是高龄难产,子存母亡。

        帝后鹣鲽情深却阴阳相隔,高宗皇帝因此性情大变,厌恶幼子将其弃置在冷宫,并且开始荒废正业笃信玄学,意图为皇后招魂,朝政大多交由太子处置。

        好在太子燕绪仁义明智,年纪轻轻将国家打理得极好。可惜高宗渐渐疑心外臣偏信宦官,放权至司礼监提督位同内相,御马监手掌兵权倾轧朝臣。

        后来奸宦勾结妖道野僧以丹药毒害皇帝,又以厌胜巫蛊陷害太子,最终父子离心,东宫与皇帝相隔一日先后殒命。

        那时京城大乱,燕家旁支血脉许多遭难,自保尚且艰难何谈为国靖难。

        徐嘉式受燕绪临终之托匡正社稷,镇压了权宦之乱,力挽狂澜保下陈国江山。于群龙无首之际,将冷宫的燕绥接出,拥其为帝。

        两年前,燕绥方才十八岁,对冷宫外的世界知之甚少,只能全然依附徐嘉式,一切听从摄政王安排。

        徐嘉式从未说过为何选择燕绥为帝,但原因不外乎几条:

        其一,燕绥是嫡出。虽然高宗皇帝因爱妻之死厌恶幼子至极,但无可否认,燕绥是中宫嫡子,哪怕是在冷宫长大的。

        其二,燕绥年纪小好掌控。燕家自娶靖国公主后,也学了靖国帝后情深的家风。太宗三子皆为皇后所出,三子中高宗用情最专,守着皇后宁可多年无子也不娶他人。好不容易盼来燕绪,降生之日便册为世子,即皇帝位同时册立太子。高宗有燕绪时已经不算年轻,再生燕绥又是十年后的事了。燕绥与还在世的伯父差了四十来岁,与同辈的堂亲比也差二十岁,着实可以算是年幼无知。

        相比于燕家,徐家这前朝皇室,因为姻亲之故虽然丧失皇位却并未被彻底清理。嫡系已经绝嗣,旁支获封世袭周王爵位,不理朝政闲散度日故而迭代迅速子嗣众多。认真论起来,燕徐两家有姻亲,燕绥年纪小,比他大十岁的徐嘉式却算是他的晚辈,两人是出了五服的叔侄。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燕绥和燕绪是同父同母的兄弟。虽然长子类父幼子肖母,兄弟俩长得并不太像,但到底除了燕绪的幼子永安王燕植,燕绥是和燕绪关系最紧密的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扶年纪更小的燕植上位?

        或许,睡皇帝比做皇帝更让徐家人畅快。

        徐嘉式虽罔顾伦常欺君犯上,但不至于向孩子下手。

        燕绪死时二十八岁,其子八岁,其弟十八,徐嘉式二十八。

        两年转眼过去,燕绥从冷宫皇子成为陈国皇帝,徐嘉式由周王世子变成陈国摄政王。

        徐嘉式与燕绪年纪相仿,二人有从小相识相知的情谊在。正是因为这份情谊,陈国还姓燕。

        ——不是燕绥的燕。是燕绪的燕。

        如此,皇帝燕绥便处于极度尴尬位置上,他与摄政王有切肤之亲,却势同水火,时刻思及都是咬牙切齿。

        无论是从前的康国还是现在的陈国,男风断袖都是天大的忌讳。

        当年康国老皇帝就是因为溺爱男宠才落得后宫乱套只有徐霁一子成年,徐霁因此对男风深恶痛绝。虽未明令禁止,但另找由头处置过几个豢养男宠的高官。因此,从宫禁到民间皆不容断袖之癖。

        陈国接手康国江山,未改其俗。若有官员在这方面名声不端,仕途定然无望。民间家族亦严格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