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元气大伤

第(1/2)页

第215章  元气大伤
  雅芳边帮师傅拿捏,边问。
  “师傅呀,是不是又想让我出山了呀?我这段时间,跟着那拉学算账,可精了。能赚什么钱,你先给我说说,我给算算。”师傅却嘎嘎嘎地笑了:“这次,你这个锦线大师可不行了。你懂股票,证券交易系?”
  雅芳怔怔。
  “鼓票?正卷?不懂,是法国人的什么新玩意儿的呀?”
  师傅摇摇头:“哪只是法国人,据说全世界的人都搞的系。”宝英催问:“姐夫,你也别卖关子了,说说我们听听,学学。”
  师傅就清清嗓门儿,瓮声瓮气地开了口。
  “这股票呢,听说就是一张纸。通过私下的买卖,就像我们中国人在集市上买卖,彼此把手伸进对方衣袖,摸着指头讨价还价一样系。”
  虽然牛头不对马嘴,一干人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阿桂老板也掀揿眼帘:“听着新鲜,实际老样,哪有我们的一溜顺儿,看得见也摸得着,实打实的赚钱?”这一堆人中最有见识和文化的那拉,也半天眨巴着眼睛,不知所云。
  此事儿,就不了了之。
  第三天,大家回到府邸,一面说说笑笑聊着谈着,一面等候着小红姑娘和小花姑娘,端菜上桌,摆筷吃饭,师傅回来了。师傅一进客厅,就示意大家静静,然后回头招呼:“志清兄,请进。”
  一个中等个儿瘦削的年轻人,跨了进来。
  师傅称“兄”,必然是师傅所看得上和尊重的人,大家便一起朝这年轻人看去。“来来,志清兄,我给你介绍介绍。”师傅又热情地指着大家一一介绍:“这是阿桂老板。”
  “阿桂老板,您好!”
  “这是宝妹,”“宝妹,您好!”
  年轻人神情似乎有些疲倦,可眼睛很亮,腰杆挺得笔直,像个军人,就是一口难懂的口音,实在让人有点听不明白。一路招呼下来,师傅才最后介绍年轻人:“蒋志清,我刚认识的好兄弟。”
  又对年轻人,指指大家道。
  “这些,都是我最好最亲近的人,以后要帮什么忙,如果找不到我,你直接到这儿来找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一样系。”年轻人恭恭敬敬地拱起了双手:“好的,黄师傅。”
  吃饭了,阿桂老板邀请志清一起入桌。
  他嫌稍稍犹豫一下,就上了桌,坐在师傅师母之中。大家一面吃饭一面东西南北聊着,可年轻人很快就下了桌,给大家恭恭敬敬地拱拱手,告辞了。
  年轻人告辞时,师傅把一条大黄鱼塞在了他手心。
  “志清,路还长,别灰心。有难事儿,就来找我,不要客气系。”年轻人当然没有客气,而是紧攥着十两黄金,大踏步地离开了。
  年轻人的背影一消失,一干人就议论开了。
  雅芳问:“师傅,蒋志清是谁?看起来,挺勇敢有志气的呀。”“革命党!”师傅简洁回答:“怕不怕?”雅芳拍起了双手:“怕,师姐不是革命党的呀,我怕什么?”
  宝英呢,却皱皱眉头。
  “姐夫,这满鞑子不是早完蛋了呀?这次又打算反谁?还有,咦!这个革命党,我好像不认识的呀。”师傅难得地扑嗤一笑:“志清这个革命党,和你们那个革命党可不一样。人家是反军阀,铲列强,打洋人的系。”
  最后这一句,引起了阿桂老板的惊讶。
  “反洋人?这对我们有好处吗?”捕头老公一愣,看样子,他也没想过这事儿。阿桂老板又说:“你还把他引到府邸里,弄不好,他这个革命党,首先是反我们呢。”
  师母这一说,大家都有些慌了。
  那拉恐怖的瞪眼道:“又是革命党?我现在听到革命党,就头疼的呀。”阿桂老板问道:“那拉,你见识广,你先说说,这个蒋志清说话,怎么我听起难懂得很?”
  “我也听不懂。”
  “我也听不懂。”
  “我听懂了一丁点儿。”雅芳瞪丁徒弟一眼儿:“你真听懂了的呀?”丁徒弟认真的点点头,学着蒋志清的方言,说了起来,大家同样听得晕头转向。
  然后,丁徒弟恢复了上海话。
  “这是浙江奉化的口音,所以听起难懂。”阿桂老板看看他:“你怎么知道的?”“我就是浙江奉化人,”丁徒弟说:“奉化,在浙江宁波南面,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东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我听他口音,好像奉化溪口人?那里姓蒋的人很多。”
  那拉问。
  “那,你看这个蒋志清如何?”
  瞟瞟阿桂师母,恭维道:“凡是能被师傅师母称‘兄’的人,都必然会有锦绣前程的呀。”“我看,行!”丁徒弟也睃着师傅,投其所好:“有点儿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路很快,腰杆笔直,好像是个军人?”
  师傅却只是笑,捧着一只大碗,吃得津津有味。
  这是阿桂老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蒋介石(蒋志清)的情景。史载:本来蒋介石跟着大哥陈其美混得还算不错,但是在1916年陈其美被杀以后,蒋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就显得很不起眼了,没有人能看得上这个毛头小子。

  于是,愁眉不展的蒋介石,就暂时中止了革命事业来到了大上海。
  当时大上海正在大搞证券交易所,投机风潮风涌云起,许多人都靠着发了财,本性喜欢赌的蒋介石,肯定不会错过这次机会,就加入了炒股炒期货的行列。
  开始的时候,他做得还不错。
  很快赚了一大笔钱,生活也开始变得奢侈,经常去吃喝嫖赌。然而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1922年上海的证券市场大崩盘,蒋介石投资的几个交易所也都破产关门了,一夜之间,蒋不仅亏完了本金,而且还欠下了60万大洋的债务。
  生活一下子陷入窘迫之地,就连儿子蒋经国的校服都买不起了。
  此时的他,整天郁郁寡欢一筹莫展。欠下的债务总是要还的,而且那些债主,基本都是上海青帮流氓地痞的人,如果蒋想不还钱,估计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
  在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找到了同是浙江老乡的虞洽卿。
  此人在上海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虞告诉蒋,现在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只有一个人,此人名叫黄金荣。于是在虞洽卿的引荐之下,蒋介石第二次见到了黄金荣,而且送上了拜师贴,就这样蒋拜黄为自己的老头子。
  此后,蒋把自己的情况和遭遇给黄说了一通。
  黄听后沉默了一会,让蒋第二天再来黄公馆,第二天下午,蒋来到了黄公馆,此时里面坐了不少的人,基本上都是蒋的债主,黄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就对着大家说“蒋志清现在是我的徒弟了,他欠你们的钱,由我还。”
  然而,谁又敢找赫赫有名的上海滩流氓教父还钱呢?
  蒋介石所欠的巨款,就这样一笔勾销了。坐在下面的债主,面面相觑,叫苦不迭,只得点头。蒋1927年以北伐军总司令身份,志得意满地来到上海。在拜见黄金荣的时候,黄很有眼色,主动把蒋当年的拜师帖还给了蒋某人。
  按照江湖规矩,师傅把徒弟的拜师帖还给本人,就是公开宣布了,自己和这个徒弟解除了师徒关系……
  饭后,大家照例逗留一会儿,就各自忙碌。这时,黄捕头少有的起身关上房门,给夫人吐出了六个字儿:“我要娶露兰春。”
  露兰春(1898-1936.7),是民国时期上海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