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米沙教练

第(1/2)页

在赴俄事宜上,肖岚再次展示了强大的协调和组织能力,除了与体育总局、各部门频繁沟通、推进各项手续事宜之外,她还事无巨细的筹划和安排好肖天一所有生活训练的一切细节。

        两个月之后,在莫斯科已经大雪飘飘的时候,她们终于踏上了俄罗斯外训的旅程。

        在之前肖岚已经委托华人商会替她们租了房子,她只有两个条件,一是安全,二是离冰场近。其余什么条件都可以往后放放。恰好找到了一间公寓,房东是一位从广东过来打拼的同胞,可靠可信,房间虽然不大,但是好在设施很齐全,不需要太打理就可以使用。

        离肖天一要去培训的冰场也不算远,步行二十分钟。

        后来肖岚直接换了驾照,跟经商的华人淘换了一台二手车,生活起来就更方便了。

        9个小时,从哈尔滨飞莫斯科,据说这是今年刚刚开通的直飞航班,落地已经是深夜了。

        经过体育总局的推进,肖天一外训的事得到了使馆同事的大力协助,也把这当作中俄体育交流的重要一部分,因此肖岚和肖天一落地,就受到了来自同胞的接机。

        肖岚心里很高兴,她觉得这一路来,都非常顺利,觉得俄罗斯外训的路是走对了。

        肖天一却一直心情忐忑。从她重生以来,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人和事还是依靠之前的经验,都处理得非常完美。但是俄罗斯这一步,是从未有过的,是不是真的会有好的结果呢?

        使馆同事送她们到了公寓就告辞了,让她们好好休息,有任何需要和问题及时联系。

        肖天一打量着公寓,心头微微泛酸。她们以前住在高档住宅社区里,120平的三室被肖岚布置得温馨舒适。可是这间小房子朝向不好、昏暗湿冷,破旧的墙纸和乌黑的灶台,还有简陋的家具。

        肖岚却非常兴奋,到处看夸奖得不得了,一晚上一个兴奋一个忐忑,基本都没怎么睡,第二天一大早两个人都醒了,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决定立刻去冰场。

        花样滑冰在俄罗斯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这家肖天一选中的俱乐部,在俄罗斯国内排名在前两位。

        之所以没有选排在第一位的那家号称“冠军摇篮”的俱乐部,主要是因为看中了一个教练。

        就是今天肖岚和肖天一见的这位教练,米沙,是一位俄罗斯前男单世界冠军,中俄混血,父亲是俄罗斯人,母亲是华裔,因此米沙说了一口俄罗斯风味的流利普通话。

        这就是选择这家俱乐部的原因之一:大家沟通起来是顺畅的。这是肖岚的意见,肖岚觉得,如果双方语言沟通不畅,就需要较长的磨合时间。而且对于刚刚到异国他乡的糖糖来说,心理的负担更重。

        原因之二,是肖天一选择的意见。

        这家俱乐部强势之处在于跳跃。肖天一记得,在下一届冬奥会的前夕,世界第一位女子单人滑选手在正式比赛中首秀了四周跳,那位选手就是来自这家俱乐部。

        而现在它之所以排名在另一家俱乐部之后,是因为它的选手总是注重难度而忽略表现力,如果另一家俱乐部的title是“冠军摇篮”,它的title就是“p分沙漠”。

        而肖天一恰恰看重的就是跳跃。她想要在自己最适合学习跳跃的年龄,尽快突破多种四周跳。这样才能在未来与俄罗斯萝莉竞争。

        原因之三,是那家冠军俱乐部并不欢迎外国选手长训。那家俱乐部最近几年常常包揽全俄比赛的各种冠军,新科奥运冠军也出身在那。他们不想给自己培训一个竞争对手出来。

        这一点上,跳跃俱乐部就没有这种心理压力和负担,反之,肖天一的合同商务条件非常可观,他们很乐意接受。

        而在未来,肖天一知道,国际滑联isu多次修改了评分规则,鼓励更多的选手突破技术瓶颈,在比赛中跳跃出更多的四周跳。从那时开始,这家俱乐部的选手就开始包揽冠军了。

        米沙教练已经退役当教练多年,身材保持不错,却留了一脸浓密的胡子。肖岚给米沙教练带来了见面礼,是两瓶中国的茅台,立刻打动了米沙的心。

        他说话干脆、利落和直接,没有多余的客套和寒暄:“其他话别多说了,先上冰看看吧!”

        靠在栏杆上,看着肖天一在冰场上滑行和跳跃,他兴奋地吹了声口哨,回头兴致勃勃地对肖岚说:“哇,多棒的小姑娘啊!惊人的柔韧性!还有核心力量!这两个加起来可不得了!你真是太聪明了,把她送到这儿来!再晚,她就永远也练不出来高难度的跳跃了!”

        肖岚客气地微笑:“她才刚刚完成2a,以后要麻烦教练了!”

        米沙眼光追随着肖天一,兴致勃勃地继续说:“看她的身型,就知道绝对没问题,我几乎能保证,她能很快学会3a!要知道,女孩出成绩,就是这几年,你看,瘦小、扁平的身材,空中滞空阻力最小、最能够获得高速的旋转,对完成跳跃很有帮助。这时候就要一鼓作气,高强度、大量的训练,控制饮食,要争取在这一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