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颜轻诗的《梁祝》戏文

第(1/2)页

  傍晚散值,
李长安回家途中,碰巧遇到了颜轻诗。
“颜姑娘,好巧。”李长安抱拳行礼。
“李公子。”颜轻诗欠身行礼。
这时,面馆刘老板笑着对李长安和颜轻诗打了声招呼。
“原来轻诗在这里站了半个时辰,是在等李公子啊。”
话音落,两人原本很正常的气氛顿时一滞,紧接着就变得尴尬起来。
李长安摸了摸鼻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公子别误会,我是为了《梁祝》才会在此等候。”颜轻诗连忙解释道。
“我想也是,呵呵……”李长安点点头,尴尬地笑了笑。
颜轻诗侧过身,声音有些颤抖,“《梁祝》轻诗已经看完了,这几日一直都在琢磨公子所说的戏曲。”
“有些想法,所以想请公子指点一二。”
李长安闻言有些诧异,本是想通过颜轻诗把《梁祝》流传在勾栏里,影响其他人。
至于戏曲肯定要由专门的人去改编。
谁曾想颜轻诗竟然说自己有想法。
难道她除了琵琶外,还会戏曲不成?
“公子莫要笑话,有些戏文还需公子帮忙润色。”颜轻诗连忙说道。
李长安的诧异落在她眼中,还以为李长安看不上自己的戏文。
“颜姑娘言重了。”李长安摇摇头,“李某只是惊讶于颜姑娘对戏曲也有研究。”
“在下只听过颜姑娘的琵琶曲。”
颜轻诗低着头,抿起嘴唇,最后嗫嚅道,“轻诗未曾对别人唱过……”
李长安笑道,“听颜姑娘的声音,就知道肯定很好听。”
颜轻诗张了张嘴,后半句被李长安打断,再也没有勇气说出来。
二人走了一段路,颜轻诗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李长安,“公子,这是我写的戏文,还请公子指点。”
李长安接过戏文,郑重说道,“李某会认真研读,明日我去勾栏找颜姑娘。”
颜轻诗抬起头,“明晚公子可有时间?轻诗和爷爷略备薄酒,希望能请李公子当面细说。”
李长安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好,那就麻烦颜姑娘了。”
颜姑娘冲李长安欠身行礼,目送李长安离去。
李长安回家吃完饭,走进书房,才拿出颜轻诗写的戏文。
柳知音在一旁看着,“这是你新写的诗词吗?”
李长安笑着摇摇头,把和颜轻诗的事情说了一下。
柳知音靠近了些,歪过头看向桌上的戏文,“想不到颜姑娘也有一手好字,而且还能写这么长的戏文哩。”
李长安轻捏柳知音的柔荑,“嫂嫂的字也不差,而且进步很快。”
“二郎,要不明日你请颜姑娘来家里吃饭?”柳知音问道。
“还是别了,我不习惯,总觉得怪怪的。”李长安连忙摇头,“请外人吃饭,在外面吃就好了。”
“颜姑娘应该是喜欢二郎的……二郎难道看不出来吗?”
“我有嫂嫂和小妹就足够了。”李长安摇摇头,环住柳知音的柳腰,
“颜姑娘和她爷爷日子清贫,我只是稍微搭把手,并没有非分之想。”
李长安不是没想过三妻四妾,毕竟这种情况在晋国很常见。
尤其是在书院,多少姑娘都想嫁给书院学子。
也不是颜轻诗不好看。
只是在李长安心里,真正能接受的,只有嫂嫂和小妹。
这是三人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以及她们对自己无私付出的结果。
如果只是单纯的猎艳,李长安没什么兴趣。
天底下漂亮的女子太多了,难道全要收入家中吗?
柳知音能感受到李长安对自己的依恋,轻轻在李长安的肩头靠了一下,
“不打扰你做事了,我去烧热水。”
李长安点点头,碰了碰柳知音的额头,然后把目光投向手中的戏文。
戏文很长,其中还掺杂着话本里的诗词,但李长安越看越心惊。
这真是一个勾栏女子能写出来的吗?
简直难以置信!
说是天地院的能工级学子所写,都丝毫不为过。
遣词造句虽说没有那么精细,但也颇有章法。
李长安震惊了。
女子能有此番文采,在书院里都不多见,更何况连文士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