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清净即将结束

第(1/2)页

  这个问题,何止是他们想知道?
全天下,但凡对文道有一丁点了解的人,都想知道。
那位在南方立下赫赫功勋的李长安,到底恢复了文道没有。
长安拿了两个馒头,走上了乌山万众大坝。
想在离去前,再看看这座花了三万万两白银,动用百万劳力,数万文士武夫,耗时一年,方才建起来的巨型工事。
麾下其他人也都跟着,一行人就这么坐在大坝边缘,看着下方滚滚而过的燕水,揪着馒头扔进嘴里。
“大人……您文道……恢复了没有?”薛世清在众人的低声催促下,小心翼翼地出声询问道。
李长安回过头,看了一眼大家期盼的眼神,神秘地笑了笑,“恢复了一半。”
这个回答,众人根本就不买账。
什么叫恢复了一半?
文道哪有一半一半来论的?
这不是开玩笑吗?
封不疑急忙问道,“大人,您说的恢复了一半,是什么意思?”
李长安笑了笑,往嘴里丢了一块馒头,慢悠悠地嚼着,“能感应到文气了,诗文星辰散发出的文气也都控制。”
“不过……文宫还是没能重新开辟出来。”
这是他思索了一段时间后,想出的说辞。
不能一丁点都没恢复,连功德金光和那么多国运都弄出来了,一点动静没有也说不过去。
谁都不会相信。
要给其他人一点信心,至少正在恢复的路上,但又不能完全恢复。
完全恢复,就相当于把自己彻底暴露在所有人的视线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牵动全局。
不仅白鹿书院时时刻刻盯着自己,其他三院一监更是想都不用想,直接会把自己的危害等级,提高好几个档次。
到时候,做事半点都由不得自己,还不得憋屈死。
只要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谁都奈何不了自己。
我连文箓都没有,完全就是一个毫无危害的人,在官场走得再高,在大晋混的再好,对三院一监都不会有影响。
毕竟武道品级再高,对书院的助益也只是直观的战力提升而已。
但书院立足于世间的根本,却是聚拢气运的手段,可以从国运中分一杯羹。
没有文脉,书院的战力再强,也是无用,终究要溃散。
拥有文脉,聚拢气运,书院才能对麾下学子的修行有提升作用,书院才会越来越强。
而没有文道的李长安,对三院一监而言,危机极小。
见封不疑等人对他的解释,有些没太听懂。
李长安笑着说道,“通俗的讲,就是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施展文法了,但是因为没有文宫和文箓,文道实力会弱很多。”
“不过至少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也许再过个五年十年,文道就能彻底恢复了,还有时间。”
众人纷纷点头,能动用文法,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要知道大人当初可是自爆了先天文箓。
若是能再重新恢复文道,那在大晋的文道历史上,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人,这一次回京述职,朝廷的封赏肯定少不了。”宋思仁上前问道,
“您有没有想好,到时候进哪一个衙门?”
这个问题同样让众人颇为关心。
南方赈灾结束,回京述职之后,没了南巡镇抚司,李长安将再无镇抚使之职,也就变成了空有爵位,但无官职的人。
但这一次朝廷不可能没有封赏,只要留在京城,到时候互相也能有个照应。
曾世才直接开口道,“这还用想?定然是户部无疑,难不成要让大人去大理寺?还是去都察院?”
“六部之中,要么户部,要么吏部,但大人进户部的可能最大。”
封不疑立刻反驳,
“户部现在可没什么好官位了,但都察院不一样,巡察使还是很有机会的。”
其他人也都在议论。
大人此次立下的功劳太大了,封赏肯定不会少。
“吏部应该不错,审核百官升降,很适合大人。”
“要我说还是户部,毕竟是白鹿书院掌控的一部。”
“六部之中,吏部和户部从来都是第一等,无论进哪一部都很合适。”
见大家伙商量的这么热闹,李长安也是不禁笑了起来。
这帮家伙真是没事找事做。
自己都还没这个想法,他们反倒先着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