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六国诗会

第(1/2)页

  二月文圣榜,让整个大晋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国运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变成了悬浮在世人头顶的一把利刃。
一旦国运散尽,不,哪怕只消散一半,也足以让大晋陷入不可挽回的倾颓之势。
届时整个大晋的文士武夫,乃至平民百姓,都将成为这场气运崩溃的牺牲品。
分崩离析,只在一瞬之间。
那些普通文士都陷入了惊恐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无可奈何。
不是不愿意出力,而是即便拼尽了全力,也丝毫看不到任何机会。
如今的文圣榜,好似一道天堑,让所有文士都可望而不可即。
只有那寥寥百人,才能登上让人间为之瞩目的绝巅。
二月大晋在文圣榜上的争锋,称得上是惨败。
倾举国之力,也只能将诗文推到第十五位。
如今二月刚过,三月文圣榜又接踵而至。
刚刚经历一场气运盘剥,如今下一次盘剥再次袭来。
大晋还能有机会吗?
不少文士的心中,只剩下绝望。
这样的败势,很可能会像雪崩一样,瞬间崩塌下来。
四院一监正在想办法,应对他国的气运入侵。
可局势却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简单。
三月刚至,另外五国便联手叩开了大晋的国门。
不是没有想过动用手段将他们拦下,而是根本无法出手。
因为叩开国门的,是五国联手派出的十名三品大儒。
除非有立刻爆发战争的决心,否则根本无法阻拦。
这些三品大儒美其名曰:出使友邦。
但任谁都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三月,
春风将寒冷送走,大地逢春,万物复苏。
可是顺天府京城的一众文士,却丝毫感受不到春风里的温暖,反而却被冰冷侵占内心。
一则消息传遍了京城,同时向整个大晋传递开去。
“六国从古至今皆为一体,而今气运汇聚一炉,实乃天下幸事,故经六国商议,于每年三月初三上巳节,举办六国诗会,为期十五日,为人族贺,为天下贺,为万民贺!”
这则消息通过各地文昌碑,在同一天传遍大晋。
顿时举国哗然。
“这在开什么玩笑!?”
“文圣榜上争不过,此时再举办诗会,不是自寻死路吗?”
“真以为诗会是这么简单的吗?”
“一旦在诗会上落败,那就是双重陷落。”
“文圣榜上就已经惨败了,如果再在诗会上失利,必定会波及文昌碑。”
“到时候我大晋气运,只会流失的更快!”
普通文士不知道其余五国,已经派出了三品大儒,带队出使晋国。
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决定。
这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
但凡稍微有一点脑子的文士,都能想得出其中的利害关系。
如今大晋就像是一头待宰的肥羊,若是还没有任何抵抗的手段,会沦为其余五国的猎场。
而在京城,在四院一监,在六部,
所有知晓其中内情的人,全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现在大晋还没有决然开战的勇气,根本阻挡不了六国诗会的召开。
四院一监第一次好好坐下来商议对策。
再寻常不过的屋子里,却坐着五位大儒贤公。
都是如今暂时统领四院一监的主事人。
“现在该怎么办?”嵩岳书院秦镇梁看向另外四人。
万松书院沈世君轻抿了口茶,“六国诗会势在必行,我等除了全力应战,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这次诗会,能为我大晋占得些许颜面。”
象山书院伍占春面颊动了动,“这是他们的阳谋,这批出使队伍前来,将我大晋的所有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这诗会之上。”
“必会使我等在文圣榜上的争锋,落入不利局面。”
“分散大晋气运,分而治之,这就是他们摆在明面上的手段。”
“即便诗会上的诗文,同样可以闯上文圣榜,但分散我等力量,毋庸置疑。”
屋子里的气息越发压抑。
他们贵为三品大儒贤公,何曾如此狼狈?
而今,却因为之前没有太过重视的诗文,陷入这般绝境。
大晋如果没了,那么四院一监也必将消失。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太憋屈了。
赵洪山轻叹一声,“如今他们还只是试探。”
“一旦他们发现,我们没有半点抵抗能力,接下来必定会是雷霆手段。”
“二月文圣榜失利还说明不了太多,如果三月依旧如此,我们就真的危险了。”
“他们收割气运的手段,一定会越发无所不用其极。”
嵩岳书院秦镇梁猛地一拍桌子,“真特娘的憋屈。”
“倒不如真刀真枪干上一场。”
“真要打,我们也是必败无疑。”万松书院沈世君摇摇头,“气运争夺虽说无所不用其极,但至少还维持表面和平。”
“一旦开战,必是人间炼狱,不知要死伤多少。”
“我们这些三品大儒,恐怕也没有几个能活下来。”
象山书院伍占春咂咂嘴,“那倒不一定。”
“国没了,书院没了,我们还可以去圣庙。”
“只是这人间气运,与我们再无瓜葛。”
秦镇梁眼睛一瞪,“那这三品还算什么三品?气运文法都动不了。”
“气运文法说白了,不就是用气运去撼动天地规则吗?”
赵洪山言道,“也许在圣庙,我们可以参悟更多天地规则,即便没了气运,也可以发挥强大力量。”
“好了,诸位。”国子监贤公关先礼压了压手,“你我之间斗了几十年,谁还不知道谁的脾性?”
“这种丧气话就没必要再说了。”
“抓紧时间商量对策,才是正理。”
赵洪山对着另外四人说道,“你们那些五品四品的文士,都出关了吗?”
“现在还让他们研究经文典籍可不行了。”
“眼下这般情形,诗文才是抵御气运流失的第一道防线。”
秦镇梁点了点头,“三月,我嵩岳书院,所有五品君子境,和四品立命境的文士,都会被征召出关。”
“我万松书院也是如此。”沈世君轻声道。
“放心,象山书院也不会拖后腿。”伍占春说道,“事情的轻重缓急,我等明白。”
那边国子监关先礼也在附和。
二月已经失利,如果三月还不引起重视,那就真的是愚蠢了。
“关于此次六国诗会,还有一个突破口,那便是此次诗会之主题。”赵洪山环视全场,
“如果最终决定出来的主题,恰好在我等擅长范围之内,兴许还有一战之力。”
“所以诗会主题上,我们必须要寸步不让。”
其余四人皆是点头。
“此次诗会必定要在朝会上商议,我等也会列席。”
“守住三月,我们还有反击的机会。”
“若是三月再败,形势就真的危急了。”
……
三月初三清晨,
皇城外城的永安门大开,迎接四方使者,以及各地参加诗会的诗才儒生。
这一天,京城上空文气汇聚如潮,涤荡高天。
万里无云,晴空万里。
下方的京城街道上,旌旗招展,张灯结彩。
所有京城人士,尽皆走上街头。
今天他们可以尽可能靠近皇城,不会受到驱逐。
而那些文士,只要在各地文昌碑上占据过首位,便可以参加此次诗会。
四院一监和朝廷发了狠,要尽可能让更多的文士,参加到诗会中来。
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也要将其余五国的爪牙挡在国门之外。
决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
“哗啦啦……”
突然间,天上有金光绽放,好似一张巨大的金色纸张在天空铺开。
“本次诗会,共分六榜主题,对应六国之数。”
“秦国设‘风’榜,晋国设‘水’榜,周国设‘梦’榜,赵国设‘山’榜,齐国设‘雪’榜,楚国设‘月’榜。”
“所有文士皆可在六榜之下赋诗,契合六榜主题即可。”
下方有眼尖的人,轻声读着金纸上的字,
“此次六榜诗会,为保证公平,不受外界气运干扰,以六国气运灵宝锁定气运。”
“榜首者,可得气运灵宝中蕴含之气运。”
“每件气运灵宝中蕴含之气运,与一府气运总数相当!”
金纸上的字悄然出现。
所有看到规则的人,尽皆惊呼出声,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
普通人兴许还不知道气运灵宝是什么,可只要通读这些话,就能知晓其大概意思。
这是要拿一府气运做赌注!
整座大晋,也不过才十九府!
若是输了的话,三月岂不是雪上加霜?
……
安府,听雪亭,一袭白色身影抬起头看向天空。
清冷如仙的绝美容颜,在光华的映衬下,越发超凡脱俗。
“连气运灵宝都拿出来了,那五国当真是半点亏也不吃。”
低语间,听雪亭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