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潜龙在渊露峥嵘 第五十六章:中医大会

第(2/2)页

小美,你去吧,别紧张,我跟小姨都看着你。”

        当念到白小美时,古锋轻握了一下白小美有些冰凉的手,鼓励道。

        白小美闻言,紧咬嘴唇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不一会,被念到名字的六人陆续来到主席台下方,早已经有会务人员推出了六张临时诊断床。

        这六个人,四男两女,为保证公平。这六人的病情之前都是保密的,连裁判团成员也都没有提前接触。

        六名病人在几名护士的指导下,一一躺好。每个人身上,护士们还细心地盖上了一小块白布,遮住胸腹部位,为的就是等会方便前来诊断的医生们问诊。

        这时候,褚东升会长在台上又说道:“病患已经到位,请参加第一环节的医生开始诊断。”

        随即,只见台下第一排,第二排陆续走出二十几名报名参加的中医。

        这些人,都是各地方提前半年申报,然后被中医协会审查筛选出来的。都具备了中医行医资格,且从业均是三年以上,无误诊记录,无医德丑闻的。

        古锋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出场的中医们,总人数二十四人,男性居多,差不多有一大半,女性只有五六人的样子。

        男性中医大多年龄偏大,大都是四五十岁朝上的。二三十的岁的也有,不多,古锋细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四人。

        至于那五六名女性中医,则有老有少,碍于礼貌,古锋没有紧盯着这些女中医看。

        这些人来到主席台下后,分成四队,每队六人,由一名会务人员带队。

        接下来,第一队六人开始分别对六名患者开始诊断。

        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由于这次奖励比较丰厚,因此,这些参加比试的中医们均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小心对待。

        一个个详细检查着病患,看眼睛,看舌苔,听呼吸心跳,询问病情,细致把脉等等,并一一作详细记录。

        当然,按照大会规则,所有参加比试人员均不得互相交流,以防止作弊。因此,整个诊断过程,同一位病患,同时只能接受一名中医的诊断。

        只有当有人诊断完成后,退到一旁,其它中医才能再次上前问诊。

        西医诊断,需要借助各种仪器,以及各种检查手段,一般情况下,整个检查流程走完,都要大半天时间,甚至于有的检查结果,需要第二天才能出来。

        中医不像西医,整个诊断过程,基本就是一个人独立完成。

        没有任何仪器,最多就是有人自带了一个听筒,这个是大会允许的。因此,整个中医诊断过程说快也不快,说慢也不慢。

        基本上每一名中医检查一个病患的时间,基本就是十五分钟左右,大会给予的时间限制是半小时。

        从这初级诊断来看,中医其实是比西医更优秀,更先进,且速度快,成本低。

        也正因为如此,中医才一直在东汉国传承数千年不灭。甚至于,东汉周边国家,几千年来,也一直学习中医技术,并各自有自己的传承。

        至于西医,从兴起到传播到全世界,也不过是几百年而已,跟中医比,完全只能算起步阶段。

        (这里就不再一一评述中西医的优劣了,这个话题,扯十章也扯不完。)

        一个小时之后,第一队中医纷纷检查完毕,重新退到了一旁,然后是第二队中医上前。

        古锋一直紧盯着白小美的位置看,耳力惊人的他,基本上是听清了每一位中医跟白小美的对话。

        古锋发现,每一位中医问白小美的话都不一样。

        其中,第一位诊断的中医是一名男性老者,约莫六十来岁的样子。

        老者一边问话,一边检查着,他说道:“小姑娘,你这个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这个病是两年前得的。”白小美回道。

        随即,老中医又道:“每次发病后,你一般都有什么感觉,或者说是你觉得哪里难受。”

        白小美闻言,稍犹豫了一下,才微微红着脸低声道:“每次病发作,基本上都是例假来完的后几天,病发作时,我全身发冷,小腹位置疼得十分难受,需要服用止疼药才能挺过来。”

        白小美声音很小,但耳力还不错的老中医还是听了个清楚。

        老中医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即,便闭上眼睛,给白小美把脉。

        约莫十分钟后,老中医轻呼了一口气,微笑的拍了拍白小美的肩膀。

        随即,老中医一脸凝重地转身离开。

        离开前,老中医深深看了白小美一眼,轻声说道:“可惜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